手卷領銜書畫拍賣市場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6-12-19]
近日,長達509厘米的吳冠中《長江萬里圖》油畫長卷引起了拍賣市場的“躁動”。但是,一些媒體卻將其稱為“手卷”,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其并不能卷合,因此只能稱為是“長卷”。正是由于手卷擁有許多油畫作品所不具有的特點,使其領銜中國書畫拍賣市場。
手卷是書畫作品中橫幅比較長的形式,一般短的有一兩米,長的有20多米的。因為不便于懸掛,只便于用手邊展開、邊欣賞、邊卷合。手卷主要是供文人雅士私人交誼時于案頭展賞之用,往往有“于咫尺之間,展千里之外”的功效。善作手卷者,通常要比一般畫家在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功力上高出一籌,所以其面積和價格之比與其它形制不可同日而語。
傳統(tǒng)的手卷,往往采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視點分布在畫面的上下左右,隨處皆有,沒有一個固定的視點,這就使得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同時,這也增加了創(chuàng)作難度,并使得手卷在拍賣市場上往往是佳績倍出。從早年的拍賣市場來看,創(chuàng)出千萬高價的都是手卷書畫,如北京翰海1995年推出的北宋張先《十詠圖》手卷,被故宮博物院以1980萬元購得;傅抱石的經典之作《麗人行》手卷,在1996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以1078萬元成交,創(chuàng)當時傅氏當年作品最高紀錄。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書畫要拍出千萬高價還是寥若晨星。
雖然近年來在拍賣市場上,冊頁的成交價已經開始大有趕超手卷之勢,但是從升值的角度來看,手卷的地位還是不能被撼動。馬逵《久安長治圖》(手卷)在2005年中貿圣佳的拍賣會上以1100萬元成交,其在1997年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的成交價7萬美金,8年間價格翻了近20倍;李公麟的《西園雅集》手卷,2002年以506萬元出手,2005年以2750萬元成交。
不僅是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中的手卷拍品也是屢創(chuàng)佳績,特別是在近兩年市場處于調整的時候,更是十分搶眼,如傅抱石的《眉鎖章臺》在今年8月浙江皓翰拍賣會上以902萬元成交。其特別之處就是手卷前段有陳佩秋“眉鎖章臺”的題跋,后有亞明“春風顧盼,傅公上乘逸品,抱石寫人物獨一無雙”的后跋鑒定。但正是由于手卷的前后部分均有名家的題跋,一些作偽者將中間的書畫真跡拿掉,換上贗品重新裝裱,這種“挖腹換心法”的作品比較容易讓人上當,如趙孟頫\的《飲馬圖卷》就被業(yè)界認為是摹本,柯九思等人的題跋全是真的,而真畫不知流落何處。
從近年來拍賣市場的情況來看,除了繪畫的手卷之外,一些書法手卷以及書畫聯璧手卷也都受到買家的追捧。像米芾的《研山銘》手卷拍出2999萬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今年上海國拍的春拍中,宣德皇帝書法手卷,從1.8萬元起拍經近40分鐘、200余次的競價至226.6萬元成交。此拍品競爭之激烈、價位攀升之高,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