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場上暗箱操作 6類陷阱不得不防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7-06-04]
一件書畫作品,幾千元買來,轉手就拍到了幾萬元;一間鬧市中心的商鋪,十幾萬元買來,轉手賣到了幾十萬……拍賣業(yè)內向來不缺乏這樣的創(chuàng)富故事,進進出出之間,便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收益,讓人驚嘆也讓人神往。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幸運,記者通過業(yè)內了解到一些弄虛作假的手法:很多人通過拍賣會,花費巨資買到的卻是贗品,讓人血本無歸;買到手的房產,有的后來卻發(fā)現(xiàn)變成了“死產”。拍賣場上充滿機會的同時,也充斥著種種黑幕和暗箱操作……
手法1:三方聯(lián)手哄抬價格
案例:10萬元拍品虛增至100萬
在一場藝術品拍賣會上,一群買家對一幅青年書畫家的作品展開激烈爭奪,最終以100余萬元高價成交,其價格甚至超過了張大千的一些作品。
“10萬元成交就不錯了,上百萬就看不懂了。并沒有多大名氣的書畫家作品,動輒賣出天價,往往大有水份。”熟悉內幕的業(yè)內人士透露,一些職業(yè)炒家為了哄吵拍品,常常會與拍賣公司勾結起來虛增成交價。
其操作手法其實很簡單。委托方、買受方、拍賣行三方事先約定“真實”成交價和傭金,比如約定標的落槌價為10萬元,但在拍賣場上,拍賣師可以讓“托兒”輪番虛叫,直到100萬元落槌,最終讓標的以創(chuàng)記錄的價格“成交”。當然,這個價位只是給別人看的,買賣方并不會按這個價位結算。
某些沒有名氣的藝術家,也發(fā)現(xiàn)了通過拍賣會來炒作的“捷徑”,于是邀請親戚朋友來哄抬自己作品的價格。然而,一旦大量出貨后,真實的市場價格將給投資者兜頭潑下一大盆涼水。
手法2:給好處“誘”退競拍者
案例:報個名就白賺100萬
去年3月,廣州市越秀區(qū)法院披露了一起典型的拍賣案例:一名競拍者得知某商鋪將以1000萬元底價起拍,便交了100萬元保證金欲參與競拍。不料,她剛走進拍賣場,就有人私下對她說:“只要你不參與競買,我不但退還你保證金,另外還多給你100萬元!”結果,她直接放棄競拍,白賺了100萬元。
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原來,拍賣行大多很專業(yè),知道標的的真正價值,如果發(fā)現(xiàn)了好標的,他們往往想方設法自己拿下來,通過找“托兒”低價買下后再伺機賣出。比如上面的商鋪,如果有人競爭可能會賣到2000萬元;如果沒有競爭,就可以用1000萬元的底價成交。
另外,遇到了好標的,拍賣行往往選擇發(fā)行量小的報紙,將拍賣公告登在中縫等隱蔽處,或者在節(jié)假日刊登拍賣公告。更有甚者故意“妖魔化”標的,如說“這房子死過人”等,讓買家不敢競拍。而拍賣行便能盡可能地控制競拍人數(shù),最終以低價獲得,然后再高價轉手。
手法3:暴力逼退競拍者
案例:“串串”操縱拍賣會
去年12月,成都某單位舉行公務車拍賣會,不料拍賣現(xiàn)場一度陷入混亂狀態(tài),直到警方趕到情況才有所好轉。而且,奇怪的是,在正式的拍賣結束后,同樣的一批拍賣車又被一伙人進行了二次拍賣,進行“再分配”。
原來,這伙人全是成都二手車交易市場的“車串串”,他們幾十甚至上百人串通一氣,操縱汽車拍賣會。如果有普通買家參與競拍,他們往往會將買家團團圍住并威脅“不準舉牌”,甚至還對普通買家拳腳相向,迫使很多競拍者不得不放棄。
手法4:托人舉牌搞假拍賣
案例:場上成交場下通知取回
去年春天,某拍賣行在沿海某地舉行了一場蘭花拍賣會,成都蘭友鐘先生千里迢迢帶去了5盆精品蘭花,現(xiàn)場成交4盆,成交額20多萬元。然而,拍賣結束后,鐘先生卻接到拍賣公司的電話,通知他將5盆蘭花全部取回去。鐘先生覺得很奇怪,拍賣現(xiàn)場不是有人舉牌應價了嗎?
拍賣行很干脆地回答,那是我們自己人在舉牌,主要是保證成交率,這對公司的品牌和你的蘭花增值都有好處。
面對拍賣行的答復,鐘先生無可奈何。他的蘭花被要求全部退貨,損失不小。不過,拍賣行卻是穩(wěn)賺不賠的。鐘先生說,參加這樣的拍賣會,要先向拍賣行交錢出一本介紹蘭花的豪華書。“里面按廣告收費,價格貴得嚇人。再加上蘭花的保管費,這家拍賣行可以輕松到手幾萬甚至十幾萬元,這還不包括如果成交后收取10%的傭金?!?
據(jù)了解,在一些藝術品拍賣市場,拍賣行也會向藏家收取“圖錄費”用以印刷宣傳資料,其收費往往更高。北京的一些著名藝術品拍賣行,甚至達到了一個頁碼2000元。成都的價格相對低一些,但也在數(shù)百元以上。
手法5:隱瞞標的致命弱點
案例:到手的房產成了“死產”
2004年底,成都一家公司通過拍賣僅以40萬元便獲得了某寫字樓5樓整層、6樓部分面積的房產。然而,由于該公司忽視了房產相關證件、手續(xù),等到去辦理拍賣標的過戶手續(xù)時,才發(fā)現(xiàn)根本無法辦理產權。
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該標的部分面積早已被第三人通過法院依法查封凍結,拍賣行故意隱瞞了房產真相,導致公司花錢買來一個無法登記過戶的“死產”。該公司憤而將委托方和拍賣行告上法庭,起訴要求撤銷競買協(xié)議,并賠償相應的損失。
手法6:贗品“打一槍換個地方”
案例:作者發(fā)現(xiàn)多幅贗品上拍賣臺
2003年,重慶某拍賣行舉行書畫拍賣會,里面有“百歲畫仙”晏濟元的多幅作品。然而,晏老本人和兒子同時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全為贗品。
“我可以肯定地說,目前市場上晏老的作品,80%都是假畫?!比涨?,晏濟元的兒子告訴記者,隨著晏老作品近年一再升值,而拍賣行又不必承擔拍品的瑕疵擔保責任,市場上的贗品越來越多。由于備受贗品困擾,現(xiàn)居成都的晏老表示可以親自為藏家免費鑒定。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些書畫作品已經(jīng)被鑒定為贗品,但過一段時間又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另一場拍賣會上。像這種“打一槍換個地方”的拍賣方式,更是讓投資者防不勝防。(李偉銘)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