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雜談:民國紙幣收藏價值幾何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9-02-27]
我國是世界上發(fā)行紙幣種類最多的國家,僅民國時期所發(fā)行的官方紙幣就達3000種以上。民國紙幣的種類有軍用票、關金券、金元券、銀元券、銅元券、法幣、商業(yè)銀行和特種銀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機構發(fā)行的紙券等很多種。民國紙幣因問世時間較長,且其品種和版別又非常復雜,使集幣愛好者的收藏難度大為增加,但民國紙幣本身所固有的收藏價值是其它任何收藏品無法比擬的。
因民國時期特殊的歷史原因,民國紙幣的收藏價值與其面額高低多半關系不大,主要與其品種珍貴與否有關。例如有孫中山頭像的紙幣比無頭像的紙幣價值要高些,各省地方銀行發(fā)行的紙幣因存世量較少,一般比中央銀行發(fā)行的紙幣價值要高,題材上佳的比題材一般的價值要高,這中間差異很大。按最新的市場行情來看,在京津滬等地的收藏市場上,即便是最常見的紙幣品種,只要品相比較完好,價格最低也可以賣到五六元一枚,即便是品相很差的舊幣,也可賣一二元一枚。
而一些規(guī)格和面值特殊的民國紙幣的價值尤其不菲。例如有一枚票幅為2.5厘米×5.1厘米、僅有拇指大小的紙幣,這是1941年,因杭州淪陷而南遷至浙南山區(qū)的浙江地方銀行,由于受到日軍的嚴重封鎖,導致印鈔材料極度缺乏,為了渡過難關,印鈔廠只好節(jié)省印鈔紙張,于是便產(chǎn)生了這枚我國歷史上最小面幅的紙幣--浙江省地方銀行橫式一分紙幣。如今這枚紙幣在藏市里的身價已過萬元,但還是很難尋覓。還有一種面值為60億元的民國紙幣,1949年5月,由國民政府新疆銀行發(fā)行,面額標明"陸拾億圓"。
這枚天價紙幣當時的實際價值究竟是多少呢?紙幣上寫有"折合金元券1萬元",按照當時上海的物價,這枚60億元的紙幣只能買到77粒大米。這表明了國民政府的法幣政策已經(jīng)瀕臨破產(chǎn),但國民黨政府出于內(nèi)戰(zhàn)的需要,仍大量濫發(fā)紙幣,以至于面值越發(fā)越大,導致了一場中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如今這枚堪稱世界上面額最大的全新品相的"陸拾億圓"民國紙幣的市場價格已高達6000余元。
對于收藏品來說,品相也是決定其價值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即便是品種完全相同的紙幣,也會因品相新舊而造成很大的價格差異,故集幣愛好者應以收藏品相上好的民國紙幣為宜。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