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ongchengcloud.cn/news/images/artsbuy20100207.jpg)
1979年平凡的一天,藝壇大師黃永玉在家中接到了學生——國家郵政總局前總設計師邵柏林的拜訪,并邀請他設計新中國成立第一套生肖郵票——“猴票”。為了紀念剛剛逝去的愛寵小猴,大師欣然應允。但黃永玉當時可能無論如何也不會料到,這枚小小的猴票的誕生,開啟了怎樣的郵票神話,會在今后的中國郵市經(jīng)歷怎樣的風生水起。
說猴票是中國郵市的神話、生肖郵票的傳奇,相信大多數(shù)“郵迷”不會否認?!昂锲薄敝嬖谟谒鼊?chuàng)造了新中國郵票史上的升值奇跡,這小小的、面值僅為8分錢的郵票,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市場價格一路飆升,并且常常是有價無貨、一票難求,在民間甚至流傳著“一枚猴票一輛車,一版猴票一套房”的說法?;蛴行┰S夸張,但這無疑說明了猴票的昂貴與難得,是其他生肖郵票難以望其項背的。
猴票,又稱庚申猴、金猴,是中國郵票總公司于1980年2月15日(農歷已末年臘月三十)發(fā)行的一枚生肖郵票,也是新中國發(fā)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全套一枚,面值8分,以大紅為底色,圖案采用黃永玉繪制的“金猴”。雖然后來發(fā)行的第二輪、第三輪生肖郵票中也有猴票,但通常人們提及猴票便是指1980年發(fā)行的金猴票。值得一提的是,后來的生肖郵票都是元月五日發(fā)行,可見當時就連發(fā)行部門也沒有考慮好這個系列票將來的走勢和安排,更不會想到日后它帶來的升值奇跡,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行”吧。
談到猴票的升值歷程,資深郵評人弘之先生很有感觸。弘之先生回憶道,在發(fā)行的當年,猴票起初并沒有引起多大“動靜”,“那時在北京郵票分公司六部口營業(yè)處很容易就可以買到,記得價格是1角5分”,很多收藏者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只“金猴”的價值所在。1988年,在弘之先生親歷的一場北京民間郵品拍賣會上,猴票被作為禮品酬謝到場的嘉賓,其市價不過為百元左右。而經(jīng)歷了1991年和1996至1997年的郵市狂潮之后,猴票價格漲速加快直至令人瞠目結舌地升值了數(shù)萬倍?,F(xiàn)在的市價約為5600元一枚,帶版銘且品相好的四方聯(lián)猴票市價約為25000元左右,整版(80枚)市價已達50萬元以上。其升值的空間是其他任何郵票無法比肩的,并且漲勢不止。即使在郵市行情低迷時,“金猴”的價格依然堅挺。這小小的猴票長盛不衰的原因在哪兒呢?
首先,猴票是我國第一套生肖郵票。首套新郵票、新郵品均蘊有一種“龍頭效應”,集郵者的求全心理,往往使這些首套郵品身價不凡,增值可觀。盡管猴票發(fā)行之初很多人并未留意,但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全國各地諸多郵市相繼建立,集郵所蘊涵的經(jīng)濟意義愈發(fā)顯露出來,猴票也就隨之緊俏起來。至1992年,第二輪生肖猴票面市時,很多集郵者恍然大悟,怎么手上少了第一套猴票呢?于是“庚申猴”的價格在市場更是直線飆升,供求極度失衡。
其次,“庚申猴”撲朔迷離的發(fā)行量,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最初公布印量是800萬枚,1988年國家更正了猴票的發(fā)行量為430萬枚。對此民間眾說紛紜,有人說由于當年印制雕刻版猴票,使用的是印鈔票的專用油墨,當時北京郵票廠這種油墨存量不多,印了422萬枚左右,油墨告罄,只得停機,更有模版損壞等等傳說,雖都是未經(jīng)證實之談,但卻無疑給猴票增添了幾抹神秘色彩。“物以稀為貴”,比之發(fā)行量動輒數(shù)千萬乃至上億的第一輪其他生肖票,猴票的升值奇跡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其三,損耗量是影響猴票價格的重要因素。猴票局部涂有金粉,由于氧化的原因,實際存世票能稱為上品的,不足十分之一。猴票采用影寫版與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制,當時的技術水平有限,廢品率相當高。由于油墨浸透了紙張,很多猴票背后都是黑乎乎的。在通訊技術欠發(fā)達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郵票多用于郵資憑證貼寄信件,因而猴票的自然消耗很大,這為猴票后來的價格上漲奠定了基礎。
當然,猴票的“大行其道”與它精美的設計是分不開的?!案旰铩眻D案的繪制者是大名鼎鼎的黃永玉,雕刻者是身手不凡的姜偉杰。黃永玉筆下栩栩如生、毫纖畢現(xiàn)的“金猴”,經(jīng)姜偉杰的藝術再創(chuàng)作,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出來,成品有很強的質感和藝術感染力。第一輪生肖郵票多為裝飾畫法,唯獨猴票運用肖像畫法表現(xiàn),相較之下,傳統(tǒng)的裝飾畫法,雖富有民族風格,但缺少猴票之靈氣。
弘之先生稱,依當下的走勢,將來猴票的價格肯定會突破萬元。他引用了一句經(jīng)典的評價來表達他對猴票升值的見解:“什么時候買進猴票都是正確的,什么時候賣出猴票都需三思”。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