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逛明湖 濟南人體味文化廟會傳統(tǒng)文化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2-16]
大明湖與千佛山、趵突泉并稱山東省城濟南的三大名勝,大明湖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成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和游人們常常光臨之處。從1996年開始,每到中國農歷的春節(jié),這里都會舉辦為期7天的文化廟會,迄今已舉辦十五屆之多。
利用過年放假的空閑時間,記者帶著家人逛明湖廟會,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尋找兒時的樂趣。大年初一來到大明湖時,這里游人早已是熙熙攘攘了。地面上尚存殘雪,寒風陣陣吹得湖面波光漣漪,也凍紅了不少游客的鼻頭面頰,但前來趕廟會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個個春風滿面。
與往年廟會相同的是,虎年的大明湖文化廟會依然突出了大紅的喜慶色調。從大明湖西南門步入,迎面而來的是明湖廟會的新年門,門兩側的對聯“秀麗明湖迎春晚”“呼嘯瑞雪兆豐年”顯得格外醒目。大門兩邊,由數百只大紅燈籠組成了兩道幕墻,游客從其中通過,已經沾染了新年的禧氣。
大明湖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2009年,大明湖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公布的“中國第一泉水湖”。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大明湖歷下亭飲酒時所寫下的詩句。古時,大明湖不乏文人墨客之文化?,F今的明湖文化廟會系由今人發(fā)起,其內涵更多的趨之于民俗特點。就像今年的明湖文化廟會,主要以民俗藝術展演及手工藝現場制作、風味美食小吃、游戲娛樂、文藝演出、文化書市為主,令游人在游樂中享受春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放松心態(tài),感受生活的樂趣。
小吃文化儼然成了今年明湖文化廟會的主流,但凡來趕廟會的無不為各式各色的小吃所吸引。主辦方稱,此次廟會薈萃了中國各地不少民間傳統(tǒng)特色小吃和風味美食,可令游客大飽口福。記者在現場看到,諸如天津“狗不理”包子、臺灣鐵板魷魚、泰式榴蓮酥、蘭州拉面、濟南名吃蓮子粉等紅紅火火,僅燒烤一項就足有幾十家。其中,最有趣的是新疆和內蒙的燒烤穿攤上穿著民族服裝展現異域特色的燒烤者。
在小吃區(qū),記者看到一近50歲的男士,手里拿著兩根小棒,正津津有味地攪拌著記者兒時常吃的那種叫做糖稀——把白糖熬化了的液體,再用兩根小棒沾起糖稀反復攪拌,直到攪成白色才食用——的一種糖果。一打聽才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孩子們花一分錢就可以買到的糖稀現在又現身了,不過價格是一元一棒。買家很是會做生意,光招牌上的幾個字就足以吸引人了——“追憶童年”。難怪許多領著孩子們的中年人都會毫不吝嗇地給孩子們來上“一棒”,然后叨叨不休地向晚輩講述著久遠的故事。
觀看民間藝人的演出也是游人的一大悅事。在大明湖北極廟前,一群舞獅者正在表演高空舞獅。但見舞獅人手持繡球,隨著咚咚鏘鏘的鑼鼓聲,騰翻上由長凳組成的十三層樓頂,隨后兩只北獅率四只小獅透過攀、鉆、躍等動作攀向頂峰,其間危機四伏,令觀者心懸,當兩獅終于站到最高一條長凳上亮相并撒下祝福條幅時,圍觀人群發(fā)出了陣陣叫好聲。
此外,來自河南的盤鼓威風凜凜,河北的舞龍瀟瀟灑灑。在大明湖鐵公祠附近,最讓孩子們喜愛的抬花轎、吹糖人、吹玻璃、捏面塑等傳統(tǒng)手工藝以及多年不見的拉洋片也都紛紛亮相,“文化書市”書籍琳瑯滿目......春節(jié)期間的明湖文化廟會上到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祥和氣氛。(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