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也有紫砂泥?紫砂壺江湖地位杭州人奠定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9-27]
9月25日,有一場特殊的活動在中國茶葉博物館舉行——“發(fā)現杭州紫砂特展開幕、紫砂銘刻藝術鑒賞雅集”活動。
為何說它“特殊”?因為,每年在茶博館里,都有很多與茶有關的活動,但是,雖說杭州與茶淵源頗深,紫砂壺卻是以江蘇宜興更為出名,所以,這場以“杭州紫砂”命名的活動顯得有點與眾不同。
杭州怎么會和紫砂扯上關系了?
紫砂壺的江湖地位
還是杭州人奠定的
其實,杭州自唐宋元明清以來,逐步確立了茶都地位,是其紫砂文化情緣的基礎。雖說紫砂壺是宜興的最好,不過,選擇紫砂壺,杭州茶人功不可沒。
早在宋代,久居杭州的太守蘇東坡,對此就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其有詩云:“銅腥鐵澀不宜泉”。明代浙江學者李漁在《閑情偶寄》里也直接肯定了紫砂壺:“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
藏砂、玩砂,雅玩紫砂早已成為杭州人休閑文化的一部分。杭人的紫砂收藏及紫砂篆刻不乏精品和極品。遠到清代杭人陳曼生,近到杭人吳遠明的百件紫砂文物精品義捐博物館,民間從來不缺乏雅藏高手。在本次“發(fā)現杭州紫砂特展開幕、紫砂銘刻藝術鑒賞雅集”活動中,就將展出杭州華夏紫砂博物館李長平先生的私藏雅玩,篆刻名家鮑復興的印章等等。
杭州紫砂也可以造出好壺
為什么說起紫砂壺,許多人馬上會想到江蘇宜興?因為那里有獨特原料——紫砂泥。其實,紫砂泥并不是宜興的“專利”,杭州也有品質相當好的紫砂泥。
發(fā)現杭州也有紫砂泥的,是80高齡的陶藝大師高德芝。
退休后,高德芝一直住在杭州,身體好的時候就喜歡騎自行車去外面逛,愛研究路上的石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城東看到了一些石塊,仔細看后,發(fā)現竟然就是紫砂泥料。于是他詢問來源,走遍杭州周邊的山區(qū)、礦場,根據十幾年的尋訪,發(fā)現在杭州的城東、臨安、建德、桐廬等處都有豐富的紫砂資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紫砂泥都能燒出好壺。2008年,經江蘇省陶研所檢測,高德芝發(fā)現的杭州紫砂泥各項元素含量指標完全符合紫砂原料成分。而高德芝和他的學生也已經用這些泥料燒制出了50多件紫砂作品。并且,這些作品都帶有濃厚的杭州特質,如“龍井對壺”、“明珠對壺”、“印石壺”等,結合了龍井、西湖博覽會、西泠印社等文化標簽。
高老甚至給杭州的紫砂礦質量下了初步判斷——“已接近民國后期的宜興紫砂”。當然,具體的狀況還要經過地質勘察部門調查方可下結論。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