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劉小東:我與敦煌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10-15]
幾乎每一位藝術家與敦煌都有不同的故事。我與敦煌的故事是在八十年代初,那時,敦煌成立了一個臨摹班,委托中央美院圖畫系授課。圖畫系就把這些和我一樣年齡的學生們安排在附中上課,我此時正在附中讀書,我們在一個院子里共同生活學習了兩年。后來我們考上大學,他們回到敦煌。再后來,我們畢業(yè),各自奔命,他們仍然在洞窟里臨摹,不分春夏秋冬。再后來,我們都有了下一代,他們的孩子有的考上了今天的附中,新的輪回又開始了。
前年,喻紅去敦煌考察,無意中看到有些洞窟里有小牌子,是捐助修復人的名字,都是日本人,于是她問敦煌班的同學沈淑萍,是否我們也能捐助,小沈說當然可以。于是我們捐出了我一年的工資,敦煌領導特意為我們挑選了272北涼時期的特窟,能成為272窟的修復捐助人是敦煌給我們的光榮,我非常感激,這次捐助又拉近了我與敦煌的距離,能為敦煌做點善事,我內心喜悅并且安寧。
回家后,我與民生美術館長何炬星先生閑聊中提及此事,他很激動,他說我要努力發(fā)動更大的社會資源保護敦煌。
于是有了民生銀行與敦煌的長期捐助計劃,這是大善事,是文化界大事情,在中國,民營企業(yè)贊助文化藝術事業(yè),民生銀行走在前列,他們高瞻遠矚,將企業(yè)與文化藝術緊密相聯(lián),為社會的公共事業(yè)奉獻企業(yè)的力量。
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一個藝術家除了自我創(chuàng)作之外還可以成為一名使者,一個藝術家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他可以讓更有力量的人或企業(yè)與文化事業(yè)搭建交流的橋梁,為公共事業(yè)做貢獻。
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城市化不斷擴展,我們知道土地的重要,我們更應該知道古代文化的珍貴和重要,愛護古代文化就是愛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子孫。
敦煌是我們地球家園的奇跡,敦煌是我們中國人永恒的驕傲。我們希望敦煌繼續(xù)輝煌,敦煌的光芒永遠照耀著我們以及我們的后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