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德國藝術館之重鎮(zhèn)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0-11-11]
在德國的東南部、易北河畔,有一個叫做德累斯頓的城市。可能很多中國讀者對這里不太熟悉,因為它并不是一個所謂的“國際化大都市”,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輕視它,那就大錯特錯了。德累斯頓經(jīng)歷了2448架次、7100多噸各種炸彈的攻擊,建筑化為烏有。經(jīng)過幾十年的重建,終于按照原來的樣子恢復成“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
盡管講城市人口德累斯頓在中國只能排到100名左右,但是說到博物館,即使在世界范圍它也是最負盛名的城市之一,造就這份聲望的原因主要是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
就像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院、柏林的柏林國家博物館一樣,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實際上是一個博物館群,旗下有十幾家博物館和相關機構,每個博物館都處在一個歷史建筑之中,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與德累斯頓這個城市的歷史完全融合在一起。
德累斯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日耳曼人擴張的時候。1547年,這里成為薩克森選帝侯的居城,而就在13年后,選帝侯建立了自己百科全書式的收藏館,這就是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的雛形。就在2006年,德累斯頓對建城800年進行了慶祝。
從1697年開始,從德累斯頓走出了兩代波蘭國王,被稱為強者的奧古斯特二世和他的兒子奧古斯特三世。強者奧古斯特在位時不但極力展示自己的權力和軍威,而且也表現(xiàn)出了對文化和藝術的強烈追求。他重金聘請了當時最著名的建筑師和雕刻家,興建了茨威格宮、皮爾尼茨宮、圣母教堂等著名的建筑。在他和他兒子的規(guī)劃下,德累斯頓建設成了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城市,同時也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中心。
也是在這個時期,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得到了大發(fā)展。在強者奧古斯特的親自督促下,綠色穹隆珍寶館、銅版畫藝術收藏館和雕塑收藏館開始形成規(guī)模。奧古斯特三世則建立了古典大師美術館。從此,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逐漸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群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后期,德累斯頓成為盟軍打擊的重點,從1944年10月到戰(zhàn)爭結(jié)束,這個城市經(jīng)歷了2448架次、7100多噸各種炸彈的攻擊。那些轟炸在軍事上并沒有什么意義,對于藝術卻是一場大劫。尤其是1945年情人節(jié)那天被后人稱為“德累斯頓轟炸”的行動,整個市區(qū)被摧毀殆盡。萬幸的是,博物館的文物被提前遷出,得到了保護,但是那些收藏藝術精品的優(yōu)美建筑卻全部化為廢墟。
戰(zhàn)后對德累斯頓的重建是德國人民最令人欽佩的事情之一,他們用了幾十年時間將這個城市完全按照原來的樣子恢復成“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而且工作還在繼續(xù)。
一些著名的老建筑完工后成為博物館的館舍,這為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的藏品提供了再合適不過的舞臺,也把博物館和這座城市更為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旗下的博物館分布在九個地點,大多在德累斯頓老城或者城郊。還有兩個博物館距離德累斯頓比較遠,一個是主護村民族學博物館,它實際上也是德累斯頓民族學博物館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德累斯頓以西100公里外、曾經(jīng)是18世紀基督徒復興運動中心的主護村;另一個是格拉希樂器博物館,位于萊比錫。
在博物館之外,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還有三個相關機構:當代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杰哈爾德·李希特的檔案館、藝術基金會和藝術圖書館。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