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在线网址,亚洲中文少妇专区,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91在线免费视频

<small id="bzx8v"><label id="bzx8v"></label></small>

<address id="bzx8v"><td id="bzx8v"></td></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國家級非遺木雕船模技藝后繼無人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12-13
      追尋歷史深處的船運記憶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龍從發(fā)的雕刻人生

      記者 龔雪 實習生胡倩

      人物名片:龍從發(fā),武漢木雕船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享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其作品代表了湖北木雕船模工藝的嶄新風貌,令我省木雕船模技藝名揚海外。作品風格清晰細膩、雄壯氣派,集觀賞性、思想性、收藏性于一體,代表作有《龍鳳舫》、《大柏木鼓船》、《端午龍舟》、《五牙戰(zhàn)艦》等。

      浩瀚遼闊的海域、蜿蜒綿長的江河、星羅棋布的湖泊,哺育了億萬中國人,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船文化。

      延續(xù)了幾千年的中國古船千姿百態(tài),承載民族的卓越智慧與獨特美感。

      如何追尋散落在歷史深處的船運記憶?木雕船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龍從發(fā)和他的作品提供了一種途徑。

      家族祖?zhèn)鞯哪镜翊<妓?,至龍從發(fā)已是第四代。

      8歲時給父親打下手,拉鋸下料,12歲正式學藝。60余載風雨歷程,龍從發(fā)見證木雕船模的興衰更替。

      1936年,父親龍云華創(chuàng)立了“龍鴻興玩船廠”。龍氏船模,從此有了自己的工廠和品牌。

      1939年,“龍鴻興”制作的法國兵船“小鋼箭號”和炮艦“柏年”、“都大”傳至異域,湖北木雕船模享譽海外。

      21歲時,龍從發(fā)隨父親從宜昌來到武漢,完成一項政治任務——為人民大會堂湖北廳制作擺件。父子合作的《大柏木鼓船》和《端午龍舟》,至今仍珍藏在湖北廳。

      隨后,龍從發(fā)留在武漢市工藝雕刻廠工作,帶徒授藝。

      1984年,武漢與德國杜伊斯堡結為友好城市,武漢市長就是以他創(chuàng)作的《東海龍舟》作為禮品相贈。

      1988年,龍從發(fā)傾心制作的復古戰(zhàn)艦《五牙戰(zhàn)艦》,由中國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

      1994年,由于木料價格上漲過快,海外市場逐步萎縮,龍從發(fā)所在的武漢市工藝雕刻廠被迫放棄傳統(tǒng)木雕船模的生產,轉而依靠完成國外小批量的現(xiàn)代游艇船模訂單維持生存。苦苦支撐,2010年雕刻廠宣告倒閉。

      在武漢市工藝雕刻廠工作期間,他教授過不少徒弟,其中不乏天資聰穎的,但是改革開放過后紛紛奔走他鄉(xiāng),謀求他職,放棄了這門手藝。

      時光輪回,只有龍家人依然堅守這門傳統(tǒng)技藝。

      “每一部作品都凝聚著對歷史的思考?!饼垙陌l(fā)介紹,在設計《鄭和寶船》時,他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文獻,了解當時的制船工藝、船舶設施、文化內涵?!班嵑蛯毚?,嚴格按照歷史的記載制作,九桅十二帆?!?br/>
      如果把龍從發(fā)的船模同比例放大,是可以下水的真家伙。他制作的船模并非形似,還追求神似,展示了原始的行船方式,如風帆、掌舵等。

      制作一件木雕船模,設計、下料、出樣、雕刻船形、制作零部件、組裝、上漆……一系列流程下來,少則數月,多則幾年。

      “祖上傳下來的木雕船模,與國外拼接船模大相徑庭。”龍從發(fā)說,無論大船還是小舟,都是一刀一刀精雕細琢。在雕刻技法上講究“淺浮雕去皮不傷面,深浮雕功深顯活不傷底”。還追求鏤空精梭,梭花紋是一件精細活兒,眼不能花,手不能抖,“連呼吸的節(jié)奏都不能亂,否則,很容易前功盡棄?!?br/>
      在繼承家族木雕船模的基礎上,龍從發(fā)還將雕刻工藝進行改良與創(chuàng)新,使其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吨腥A巨龍》是龍從發(fā)的最新作品,也是迄今最大的作品。他將黃鶴樓、古琴臺、行吟閣等湖北美景濃縮,錯落有致分布在船身,取名“中華巨龍”寓意湖北中部崛起。

      伴隨文化強省的春風,龍從發(fā)的木雕船模也日漸復蘇。目前,他與武漢市旅游發(fā)展投資集團簽訂合作協(xié)議,擬將民間木雕船模深度推向市場。

      談起傳承,74歲的龍從發(fā)心急如焚,急切盼望收徒授藝,“老祖宗傳下的文化瑰寶,必須后繼有人?!?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