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云樓”藏書1.8億起拍 花落誰家惹關注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5-14]
北京5月13日電 題:“過云樓”藏書1.8億起拍 花落誰家惹關注
“看一眼死了也值。”這是網友在微博上對過云樓藏書的評價,有點聳人聽聞,卻道出這批藏書的稀罕。
顧氏家族的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私家藏書樓,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稱。自清道光以來,顧氏“過云樓”已超過六代、一百五十年,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由于宋元善本寥若晨星,收藏界向有“寸紙寸金”的說法,此次二度現(xiàn)身拍場的過云樓藏書中,《錦繡萬花谷》不僅是傳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內外所藏部頭最大的完整宋版書。此次近500冊過云樓藏書底價達1.8億元人民幣,令人咋舌,如能成交將創(chuàng)中國古籍最高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告訴中新社記者,在過云樓藏書第一次現(xiàn)身的2005年拍場,除了這位神秘買主之外,只有一些古籍善本的研究者,“搞研究的肯定沒錢買,所以這套藏書當時就是以底價2100萬元成交的,再加上10%的手續(xù)費是2310萬元,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買家)撿了個‘漏兒’”,“當然這跟當時市場對古籍善本的價值認識不足也有關”。
此次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不遺余力地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廈門等地進行巡展,引起的聲勢著實可觀,以致微博上有網友說“看一眼死了也值”。
匡時董事長董國強對公眾表現(xiàn)出的熱情大感意外,“在杭州、上海巡展時我發(fā)現(xiàn)觀眾絡繹不絕,很多還是從這兩個城市的周邊地區(qū)趕來的。我想,這些人里面也許超過90%的人并不是很懂古籍,但他們出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崇拜,特地趕來參觀,不少人要求與藏書合影留念。在他們眼里,能夠一睹古籍風采是一種榮譽——這個細節(jié)讓我特別感動?!?br/>
身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國家圖書館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國家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的李致忠,則對過云樓藏書念念不忘,一想到國圖曾失之交臂便覺遺憾。
“文革”結束后,根據(jù)政策,這批書回到顧家人手中。李致忠當時就向上級匯報能否收藏這批古籍,“當時有這樣財力的只能是國家”,而顧家人當時也主動聯(lián)系了國家圖書館。根據(jù)藏書的學術價值,圖書館給出的收購價是30萬元,而顧家人希望是40萬元。就在雙方價格還沒達成一致時,顧家又傳來消息:族中幾房關于收購的意見不統(tǒng)一,因此收購一事只好作罷。
盡管業(yè)內公認由圖書館收藏古籍善本,能發(fā)揮更大的學術研究價值,但隨著中國拍賣市場的日漸興盛,私人藏家的強勢崛起,國有文博機構在當下已完全沒有優(yōu)勢可言。重大收購之前要專門開研討會、集體做出價格判斷,然后報上級文化單位、財政部門層層批準,可能拍完了資金都沒審批下來,更遑論在價格競爭上國有單位已遠不及一些“生猛”的私人藏家。而且,當北京故宮2003年以2200萬元價格從嘉德拍下一件有1500多年歷史、從故宮流失80多年的古代書法作品《出師頌》之后,買假買貴的輿論曾讓故宮承受很大壓力,進一步打壓了國有文博機構收購的積極性。
董國強坦言特別希望國有文博機構能收購這批藏書,甚至宣稱如果最終國有文博機構拍下他將捐出買方傭金,“這將是我從事拍賣以來最有意義的事情?!彼麛嘌?,如果這批藏書進入私人藏家手中,那么近十年都不會有再次拍賣的可能,一旦再現(xiàn)拍場價格就很難講了,“絕不會低于10億”;倘若進入國有文博系統(tǒng),那才是真正的無價,而他正期待這一幕。
誰將是過云樓藏書新買家,人們拭目以待。不管過云樓藏書花落誰家,毫無疑問的是,6月4日的最終拍賣價格將為中國古籍市場創(chuàng)造新的標桿。(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