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歐洲首展"los.ge.löst"(游·象)柏林開幕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4-02]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在歐洲的首個個展“l(fā)os.ge.löst”(游·象)于2013年3月22日晚在德國柏林WiE KULTUR文化傳播中心特展空間WiE am WASSER盛大開幕。該空間位于漢堡火車站美術館(Hamburger Bahnhof Museum)北廣場,有“水邊的WiE””之美譽。
2013年初,歐洲腹地的藝術文化之都柏林,迎來了本年度第一個藝術季節(jié)。應柏林WiE KULTUR邀請,王璜生先生攜其近作31件:“游·象系列”和“線·象系列”,以及專門為柏林展覽度身定制的多媒體作品《日暈》,抵達柏林展出。
開幕當天,百余位國際業(yè)界人士,包括博物館館長、策展人、批評家、藝術家、收藏家及媒體等參加了開幕式并參觀了展覽,他們還在觀展期間與王璜生進行了不同層面的交流。
出席開幕式及參觀展覽的國際重要嘉賓有: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美術館總館長伍多·基德曼(Udo Kittelmann),柏林亞洲博物館館長克拉斯·瑞滕畢克(Klaas Ruitenbeek),曾任卡塞爾弗里德里希美術館(Kunsthalle Fridericianum)館長的熱內(nèi)·布洛克 (René Block),原瑞典斯德哥爾摩美術館館長、日本森美術館館長大衛(wèi)·艾略特(David Elliott),德國藝術研究院(Akademie der Künste)副院長約翰斯·歐登塔爾(Johannes Odenthal),匈牙利文化中心藝術總監(jiān)、原匈牙利路德維希美術館策展人維洛什卡·巴克薩-蘇斯(Veruschka Baksa-Soós),波蘭什切青當代藝術館長康斯坦茨·克萊納(Constanze Kleiner),德國知名漢學家、作家、學者史蒂曼(Tilmann Spengler),國際頂級收藏家霍夫曼(Hoffmann Sammlung)的夫人艾麗卡·霍夫曼(Erika Hoffmann),瑞士籍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收藏家??耍║li Sigg)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先生及夫人,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平先生,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陳建陽主任、王彥軍副主任也專程來觀展。史明德大使表示對該展很有興趣,他希望可以以該展作為一個良好契機,推動中國的藝術文化在歐洲傳播,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文化。期間,中國駐德大使館還特別邀請王璜生赴使館,以“藝術交流的通約性與獨特性”為題舉辦專題講座,大使館的眾多參贊、外交官及使館人員30余人參加了本次講座,并與王璜生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另外,中國著名詩人楊煉等一些國內(nèi)友人也在展覽舉辦之際,特來參觀交流。
開幕次日,王璜生與著名策展人大衛(wèi)·艾略特在展覽現(xiàn)場針對該展及展覽主題進行了一場學術對話。對話從一開始就直抵問題核心,展開對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的關鍵意念——“游”(Roaming)的闡釋。這個已經(jīng)被中國文人發(fā)展了兩千多年并實踐著的概念,與歐洲近現(xiàn)代歷史思維中的強調(diào)只有通過斷裂——即革命從而獲得自在自為的方法如此不同。也許,“游”不啻為歐洲知識分子面對現(xiàn)實的另一種參照和方法。
公共領域中的王璜生出任美術館館長已十余年。從當年掌印的廣東美術館到近年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王璜生以其眼界和膽略,扎扎實實地為當代藝術在中國本土的美術館里辟出一大片試驗田,讓美術館不僅是藝術的物理容器,而且是知識生產(chǎn)的基地和精神暢游的殿堂。因其為跨文化對話與合作所做的卓越貢獻,他先后獲得由法國和意大利兩國頒發(fā)的文化騎士勛章。
2006年,時任廣東美術館館長的王璜生策劃的“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大型攝影展覽,作為重要的國家交流項目赴德國巡展,在包括法蘭克?,F(xiàn)代藝術館、柏林國際攝影博物館、慕尼黑當代藝術館、德累斯頓國家博物館、斯圖加特國家美術館在內(nèi)的五所德國國家級美術館展出,是迄今為止被公認的中國文化外交上最有現(xiàn)實影響力的展覽之一。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