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愿成龍捐樓風波能讓國人警醒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4-15]
成龍捐徽派古建到新加坡,其實是4年前的舊聞。昨天,歷史文化研究專家,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博士告訴記者,早在4年前,他就聽說成龍,因找不到合適的安置地,欲捐徽派古建筑到新加坡,當年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呼吁古建回歸,遺憾的是,當時的有關方面重視程度不夠,沒有采取行動。
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博士:我們應該反思
翁飛告訴記者:我想成龍捐古建這件事情,對我們黃山、甚至安徽的文化建設可能都有一些的警示作用,我們應該反思,今后如何很好地保護歷史文化古跡。每個城鎮(zhèn)它過去的歷史文物,都有它獨特的歷史的風貌。不能因為城鎮(zhèn)化,新農村建設就把很多東西都拋掉了,我省現(xiàn)在正在搞三個強省建設,在具體實踐中,我們要探索怎么把城鎮(zhèn)化建設和我們的文化建設、文化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希望媒體多在這方面鼓與呼。
翁飛還說:從現(xiàn)在黃山的表態(tài)看,可以說是非常重視、非常有誠意,非常希望古建筑能回家。成龍本人和安徽也是有淵源的,他的根也在安徽,我們希望這些承載著中國人記憶的徽派古建,能回來就地保護,當然最后還是要看成龍本人的意愿。
全國人大代表、省文聯(lián)副主席錢念孫: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昨天,錢念孫告訴記者,成龍捐古建給新加坡,如果我們早一點行動,現(xiàn)在的情況可能會不一樣。我想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一方面,我們要和成龍積極聯(lián)系,盡量爭取徽派古建筑回歸,另一方面,我們要反思,要加大對現(xiàn)有的古建筑、古民居的保護力度。
省文物局局長何長風:古建筑原地保護是最佳選擇
成龍捐徽派古建到新加坡能引起社會如此高的關注度,一是成龍的名人效應,另外,也反映了人們對文物、古建筑保護的越來越關注。這些古建筑是成龍20多年前購買的,現(xiàn)在已經不在安徽,黃山現(xiàn)在非常重視,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誠意,我們希望成龍能把它捐回安徽,徽派古建筑原地保護應該是最佳的選擇。
【鏈接】
成龍2010年就開始捐贈古建筑
成龍日前連發(fā)4條微博,表示將把自己收藏的4棟徽派古建筑捐贈給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針對網友質疑,成龍在微博上表示不會干違法的事,稱一言難盡將擇時再細說此事。
昨天解放日報報道,10日,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負責媒體接待的郭小姐告訴記者:2010年,學校就已收到成龍捐贈的古建筑,這些明清古建筑包括,一個戲臺、一個二重亭,另外還有兩棟浙江古厝,是民間私宅。
據(jù)了解,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是一所2009年剛成立的新大學。郭小姐介紹,為了修復這些古建筑,學校將花很多錢,專家目前也設計好三維效果圖,并與浙江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合作,將精心保護這些建筑。
馬未都:愿捐樓風波能讓國人警醒
成龍先生捐四座徽派古建筑給新加坡一所高校引發(fā)了社會廣泛熱議。繼成龍摯友王平久向記者獨家披露,成龍捐樓一事的前因后果之后。 4月10日下午,著名收藏專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馬未都發(fā)博客透露,多年前,成龍曾多次向他提及捐徽派建筑一事,因找不到一個良好的歸宿,已成為成龍的一塊心病。
馬未都還表示,成龍說過他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又不是文物保護專家,有很多苦惱。他愿意無償捐贈,未必有人愿意接力展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此次新加坡高校伸出橄欖枝,實際上是國內長期冷淡的結果,但愿此次風波能讓國人警醒。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