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中石:漢字是中國人提供給全世界的厚禮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4-03-11]
86歲的歐陽中石委員戴上眼鏡,一筆一畫地寫下一個“德”字,這也是他心目中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特質,“德,‘直’‘心’為德,就是一個人、一個國家要正直向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從思想上要這樣,行動上也要這樣?!?
8日,歐陽中石委員應邀與“老鄉(xiāng)”——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代表對話。面對張志勇代表關于“今天,我們該傳承哪些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提問,歐陽中石委員首推的便是這個“德”字,“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發(fā)出中國聲音,‘崇德弘文’是第一步。要努力做到正直向上,絕不旁騖,凝聚在一起向前發(fā)展?!?br/>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多年,歐陽中石委員每年兩會帶來什么樣的提案,是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一次,他坦言:“我是搞文化的,我最關心的始終都是文化和教育問題。”而作為我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理解、研讀傳統文化的方式也與眾不同——拆字。
“漢字是文化的開始,是中華民族文化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提供給全世界的厚禮?!碧崞鸸P,歐陽中石又凝神寫下一個“和”字,“‘和’太了不起了。要在字典里查這個‘和’,不是在禾部,在口部。為什么?這個字念‘hé’念‘hè’也念‘hú’??谑前l(fā)聲,它講究的是內容可以不一樣,但可以匯成一致,這就是‘不同而和(hé)’;如果你有一種聲音,我發(fā)出另一種聲音來應和,這就是‘hè’;‘hú’,比如打牌贏了就是‘hú’,都協調在一起了。所以,從文化上說,中國發(fā)展追求的從來都不是只有一個聲音,而是可以有很多聲音,但要協調、匯集成一種心愿來實現共同的理想。”
“還有‘信’,‘人’‘言’為‘信’。人說了話,一定是真實的、可信的、符合事實的。人若無信,何以立足?所以說,‘信’也是中華民族非常寶貴的傳統美德?!?br/>
不到一個小時的對話,在一個個漢字的拆解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呼之欲出。
而在歐陽中石委員看來,要理解、弘揚這些傳統美德,學好漢字正是必要的功夫,“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所以說,我一直在呼吁書法教育進課堂,孩子們不光要練書法,而且還一定要重視書法文化,把文化放在首位,把認字、寫字和用字結合在一起?!?本報記者 鄧暉 靳曉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