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青綠與清新水墨的融合--專訪山水畫家方駿教授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06-09]
上月底,一場名為《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 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以下簡稱《典藏•山水》)的藝術盛宴已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揭幕。作為參展嘉賓之一的著名山水畫家方駿先生,特地從南京趕來共襄盛舉。和他一起參展的還有另外15位國家畫院的同仁,他們均是當前山水畫領域各畫派的翹楚,聯(lián)手帶來了超過200幅高水準佳作。
盛會期間,筆者有幸采訪到了方駿教授。一個藝壇大家究竟是如何誕生的?且聽他娓娓道來。
方駿老師祖籍安徽歙縣,但卻是在海邊小鎮(zhèn)長大的。同學中有一些鹽商子弟,他們的家中有許多藏書、古畫和碑帖?!狈津E老師就是在這么個“書畫飄香”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令我印象很深刻的,翻到過一本留學英國的同鄉(xiāng)前輩的一本畫冊,插繪的居然是我外婆鎮(zhèn)上熟悉的風景?!彼麨榇税V迷、神往,這也許就是他熱愛繪畫的啟蒙吧。
據(jù)方老師介紹,他從中學就開始學畫,此后便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1965年,他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在其后的10余年中,他并沒有因時局動蕩而放棄對藝術的追求??既∧暇┧囆g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至今。30多年來,方老師不僅自身筆耕不輟,而且也是桃李滿天下,參與本次《典藏•山水》大展的獨具風格的優(yōu)秀畫家林容生老師便是他的高足。
從事藝術教育三十多年來,在教學上,一直堅持思想開放,尊重傳統(tǒng),但不盲目因襲傳統(tǒng)。他要求學生學習前人,但不重復前人,師從老師,但不重復老師。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應該努力把它挖掘出來。在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上有所突破,逐步建立獨自風格時,他會倍加鼓勵,同時也會感到非常欣慰。認為他們既對傳統(tǒng)有所拓展,也豐富了藝術審美。
有人形容方老師的山水畫表現(xiàn)的是一種“詩意的棲居”,這其中的含義似乎是在形容一種生活狀態(tài)而非藝術品本身。其實,方老師本身就是一個富有“士大夫精神”的典型文人,骨子里的那種恬靜和淡然造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風韻。
方老師說:“文人畫興起之后,到晚明被推崇備至,末流文人一味‘水墨為上’,不知唐宋青綠山水畫也有古雅大雅的神韻,文徵明80多歲還畫青綠山水,提倡水墨的董其昌也畫過青綠重彩《晝錦堂圖卷》?!彼麧撔难芯?、探索把青綠山水絢麗的色彩與與水墨清新的韻致融合為一體,形成他獨特的山水風格。在此次參展的作品中,不論是描摹大自然出神造化的《云山四季屏》,還是首次示人的4米長卷精品《秋江雁字橫》,都充分展示了兩種技法水乳交融的別樣境界。
為了更好地體驗大自然,方老師每年都會帶學生去各地寫生,學生收獲頗豐,他也樂在其中?!拔业淖髌凡皇菃渭兊卦佻F(xiàn)自然,而是根據(jù)多年積累下來的素材,將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痹谒难壑?,這些山水并不是呆板、枯燥的,而是情趣盎然、活靈活現(xiàn)的?!八稳颂岢?,山水畫應該可居、可游,這不僅是說山水畫可以給人以視覺上的賞心悅目,更是突出了它因境界而給人帶來的深層次的愉悅感?!狈嚼蠋煹淖非缶褪前堰@種內化的情緒通過外在的筆墨渲染開來,再將這種帶有“人文氣”的情調植入觀者的內心。
在采訪的過程中,方老師一直在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畫好山水,一定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基礎和良好的文學功底。古人常說:詩書畫印,四位一體。且不說書與印,很多時候,詩和畫根本是分不開的。這就好像說好詩都有‘詩眼’,也就是讓詩真正能打動人的那個詞;而‘畫’也是有‘畫眼’的,也就是常說的‘點睛之筆’,凝聚了整幅畫的靈魂之所在?!狈从吃诜嚼蠋煹漠嬛?,既有山川屋舍的全局視角,也有一步一景的點滴細節(jié),無一不是他文人氣度的神妙再現(xiàn),無一不是其大家風范的最佳注解。
在談到參與此次《典藏•山水》展時,方老師很感謝中國國家畫院以及國展美術中心,“能給我有這么好的一個展示平臺?!睋?jù)悉,此次方老師參展的精品除了以上提到了兩幅精品之外,還包括了其它8幅作品,其畫面精致,技法高超,皆為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山水上品。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