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大力搶救客家藝術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2-03-29]
據新華社南昌專電 隨著歲月的流逝,歷史悠久的客家文化正在日漸流失。作為客家人較為集中的江西省贛州市,近年來加大力度搶救瀕臨滅絕的客家藝術。
贛州市800多萬人口中約九成是客家人。贛南客家戲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像膾炙人口的民歌《十送紅軍》的曲調就是由贛南客家傳統(tǒng)戲《送郎調》演繹過來的。由于一些贛南采茶戲根本沒有劇本,全靠老藝人的傳唱,現(xiàn)代年輕人中會唱采茶戲的越來越少,這種贛南客家小戲面臨滅絕的危險。
從去年年初開始,贛州市文化局加緊搶救客家小戲。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第一批14套客家小戲、一組客家曲牌和歌舞日前已經整理完畢,并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錄制成了長約14小時的VCD光盤。目前當地文化部門正在著手整理第二批客家傳統(tǒng)戲。
和客家小戲一樣需要搶救的還有其他客家藝術。像客家女人傳統(tǒng)的頭發(fā)式樣。為了免于失傳,贛州客家藝術學校的學生們向寧都縣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學習制作傳統(tǒng)發(fā)式。客家人逢年過節(jié)要表演的民間藝術現(xiàn)在也流失嚴重。贛州市文化局已組織力量整理了其中的16種,其中包括贛縣的“云燈”、龍南縣的“香火龍”、大余縣的“板凳龍”、上猶縣的“九獅拜象”。周 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