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仕女曾對中國絲織品趨之若鶩 絲價堪比黃金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10-31]
寬闊的廣場上陳列著靜默的大炮,曾經(jīng)足以照亮60公里半徑海域的亞歷山大燈塔,卻已湮沒在了歷史里。遙想當年,夜間行至法洛斯島周邊的無數(shù)商船就是循著這道光駛向亞歷山大港的。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對于海上漂泊的人們來說,就意味著安全與希望。
在海上絲綢之路繁盛的時代里,這些大小商船中囤積著多少來自中國的商品已無法稽考。亞歷山大港在那時一度成為世界貿(mào)易轉(zhuǎn)運的中心站,更是東西方文明交融、匯流的地方。
海上絲綢之路創(chuàng)“奇跡”
“當年從中國運來的貨物,如果要北上地中海就得在亞歷山大港裝卸并轉(zhuǎn)運,我們的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huán)?!眮啔v山大大學考古學教授莫娜女士向記者表示。
當年,以從事航海和貿(mào)易著稱的希臘人和羅馬人在占領(lǐng)埃及后,很快將這里變成了古代地中?!t?!《妊筚Q(mào)易的樞紐。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亞歷山大港逐漸成為了一座繁華的大都市,亞歷山大燈塔也就應運而生了。
不過幾經(jīng)戰(zhàn)亂、大火與地震,這座驚世駭俗的建筑最終倒塌,而在原址上建起的城堡也更迭再三后成為了博物館。
據(jù)文獻描述,亞歷山大燈塔的塔身是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的。下層塔身底部呈方形,塔身隨著上升逐漸收縮,3層塔身共高114米,加上塔頂和塔頂之上的青銅立像,高度約135米。由凹面金屬鏡反射出的耀眼火光,使夜航船只在航行到距它近60公里的地方就能找到開往亞歷山大港的航向。
這座燈塔建成后即成為了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筑物,被譽為世界第七大奇跡,而這座奇跡建筑所見證的也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為亞歷山大港帶來的榮光。
中埃姻緣悠遠綿長
中埃兩大古老國度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牽手也可上溯到公元前。“大家都聽說過埃及艷后,就以為她是很漂亮的女人。哦,不,我們這里并不是這么認為的,她的長相應該一般,但非常會打扮?!睂в伟⒛纠L聲繪色地娓娓道來。
埃及人雖對埃及艷后的長相有所爭議,但卻對這位顛倒眾生、甚至改變歷史的女王身上的那件絲質(zhì)長袍津津樂道。這件絲袍正是一件中國絲織品,由尼羅河的能工巧匠用針拆開,重新編織成明晰網(wǎng)眼的華服。與她的命運緊緊糾纏的征服者凱撒也曾身披一襲絲袍前往劇場,引起了上流社會的一陣騷動。絲袍一時成為罕見的奢華之物,羅馬全境的仕女皆對中國絲織品趨之若鶩,以致絲價騰貴,堪比黃金。
根據(jù)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何芳川先生書中記載,公元一世紀,住在亞歷山大的一位商人兼船長所撰寫的《紅海回航記》一書中第一次記載了中國,指出到了秦國(即指中國),大洋就止于此。還記載秦的北方有一大城市,叫秦尼(指長安),秦尼的絲所織成的綢緞則經(jīng)陸路過大夏國而達印度?! 」迨兰o以后,埃及人民開始用中國運去的生絲做原料,在當?shù)丶庸た椢?。亞歷山大一時成為重要的絲織物中心。就這樣,一座紅海邊的城市因為中國絲綢的暢銷而煥發(fā)出奪目的光彩,兩地之間的“絲綢姻緣”如此細密而綿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