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因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中國畫壇至今。近日,90件(套)“揚州八怪”真跡作品亮相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至明年3月8日,鄭板橋的傳世名畫《墨竹圖》也在展出之列,為重慶市民展現(xiàn)“八怪”的藝術魅力。
鄭板橋《墨竹圖》現(xiàn)身,題字揭秘畫竹奧秘
此次“揚州八怪”真跡展由三峽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聯(lián)合主辦,其中55件(套)參展珍品出自四川博物館,這55幅畫作中有40%都是國家一級文物。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编嵃鍢虻倪@首詩數(shù)百年后依然是老幼皆知。據(jù)悉,此次展覽中,四川博物館展出的鄭板橋真跡有10件,包括3米多長的《歲寒四友圖》,任知縣時親筆寫就的判牘冊等,其中最為獨特的一幅莫過于《墨竹圖》。
這幅《墨竹圖》長96.5厘米,寬136.3厘米,畫于乾隆二十九年,畫中的“主角”是鄭板橋最為拿手的竹子,筆墨濃淡間,獨屬于鄭板橋的竹子風韻顯露無遺。
在畫的左下角,鄭板橋從右至左寫著六行字:“紙外之竹更多于紙中之竹,竹外之風更多于竹內之風。有筆墨之處固是畫,無筆墨之處亦是畫……”其大意是說,畫竹應該注意筆墨層次的運用,遠近、輕重的不同,往往能呈現(xiàn)出別樣立體的關系。“這段話道出了鄭氏竹子的獨特之處?!彼拇ú┪镌宏惲姓褂[部工作人員陳舒介紹,鄭板橋畫中的竹子,并不只是自然之竹,而是融合了鄭板橋對竹子的理解,融入他對竹子賦予的人文意義。
《墨竹圖》旁,是鄭板橋的一幅《蘭竹石圖》,題款末尾寫明這幅畫是留贈良朋好友。陳舒說,今天的粉絲狂熱追求明星簽名合影,古代名家也有這方面的煩惱。鄭板橋經常被人索要書畫,被要得多了,他也很煩惱,專門明文規(guī)定各種畫的價格,還在畫上題字發(fā)牢騷。
眾多名家題字,李鱓4張圖冊變40厘米圖卷
同樣是以墨竹為題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珍藏的“揚州八怪”中另一位高人李鱓的《墨竹圖卷》也在本次展覽中現(xiàn)身。與鄭板橋描繪的細竿勁節(jié)、堅韌挺拔的墨竹不同,李鱓擅長繪風中之竹,枝搖葉舞,富有動感,筆墨簡率豪放。
令人費解的是,這卷《墨竹圖卷》原本是有4幅裝訂成冊,而如今鋪陳在展柜中的卻只有被裝裱后依次排開的3幅。這是為什么?故事還要從78年前說起。
1936年,李鱓的這件真跡原名《墨竹圖冊》,被曾任華西日報社長、四川著名革命烈士王白與所珍藏。當年,聽聞近代文學家陳衍到訪成都,王白與便攜收藏已久的圖冊前往拜訪,并請求陳衍在畫冊上題字。殊不知陳衍平生最愛墨竹,對這幅珍品更是愛不釋手,便向王白與索取其中一圖,又囑咐其可將余下三圖改裝成卷。王白與無奈之下只有答應。兩個月后,近代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也恰逢受邀到了成都,王白與也相邀觀賞《墨竹圖卷》,齊白石在聽聞真跡由“冊”變“卷”一事,便在卷末題字“白與君能讓人,可謂慷慨……”
除了齊白石、陳衍外,張大千、黃炎培、林思進等數(shù)位文化名人都先后在《墨竹圖卷》后題字,以至于如今畫卷長達40厘米,其中不乏許多調侃之語,在圖卷末尾依然清晰可見。1950年底,圖卷幾經輾轉,才被捐獻到籌建中的西南博物院(今三峽博物館)。
本報記者 孔茜
為何四川館藏“揚州八怪”真跡多?
專家:與“天府之國”經濟富庶有關
據(jù)揚州八怪紀念館館長劉方明介紹,目前揚州收藏的“揚州八怪”真跡約在近200件,目前國內故宮博物院以及上海地區(qū)“揚州八怪”真跡作品數(shù)量最多,而為何有如此多的“揚州八怪”真跡匯聚四川、重慶?他認為,歷史上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四川作為“天府之國”經濟富庶,自然有足夠的實力收藏書畫精品。
“至于‘揚州八怪’有沒有去過四川、重慶未有明確歷史記載,例如金農喜好游歷全國,或許曾去過四川、重慶?!眲⒎矫鹘榻B,如今在四川等地有如此多的真跡,說明“揚州八怪”的作品在當?shù)睾苡惺袌觥?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