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中國畫大寫意的困境與突圍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5-08-11]
今天中國畫界有個悖論讓人十分好奇。一方面,對寫意畫,尤其是大寫意的倡導不絕于耳,另一方面,寫意畫早已呈困境。
今天一些正式的展覽如全國美展上,工筆畫的參展及獲獎作品數(shù)量絕對在寫意畫之上。又如在面對現(xiàn)實的一些創(chuàng)作領域,大寫意更顯尷尬。還有個現(xiàn)象,即20世紀以來對中國畫的歷次批判,都被認為是對泛中國畫的批判,其實矛頭主要是沖著中國畫中的寫意畫去的。不論康有為、魯迅還是徐悲鴻們,批評的都是寫意畫,尤其是大寫意畫。魯迅曾說:“我們的繪畫,從宋以來就盛行‘寫意’,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圓;一劃是鳥,不知是鷹是燕,競尚高簡,變成空虛?!倍鴮すP畫不僅沒批評,評價還很高,尤其對以宋畫為代表的中國院體工筆畫系統(tǒng)反倒有極好印象。如批評“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的發(fā)難者康有為,推崇宋畫則至極:“故敢謂宋人畫為西十五紀前大地萬國之最?!辈粌H當時的中國知識精英是如此看,國外的學者也這樣看。例如美國著名的中國美術史學者高居翰干脆直接說:“寫意畫——中國晚期繪畫衰落的原因?!?br/>
正因為寫意畫目前的窘境,所以倡導寫意畫,尤其是大寫意畫的呼聲不絕于耳。尤其是一些強勢人物對寫意畫尤其是大寫意畫的倡導,更使這個問題成為當代中國畫壇一個焦點現(xiàn)象。
寫意畫的窘境其實是與對寫意畫的認識直接相關的。如寫意畫就是“寫”,而“寫”就是“以書入畫”,“以書入畫”就是以書法線條入畫,尤其是以行草書入畫,以急速狂放的書法用筆入畫,當然更當以中鋒線條入畫。不僅當以如此線條入畫,還當以水墨為之,豈不聞“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么?這樣,大寫意畫語言的套路就定型了:急速的行草書法中鋒式線條加水墨入畫,這是寫意畫的筆墨套路。寫意尤其是大寫意當然還不能畫得太實,必須簡。豈不聞“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么?八大山人己是榜樣中之榜樣,你還敢畫實畫繁么?于是簡筆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寫意畫家畫得兒童畫一般,技巧全無,且自視時髦。寫意畫還有題材套路,其中又以傳統(tǒng)文人畫之“四君子”梅蘭竹菊為千年不易之“母題”。千年以來,成千上萬的畫家,不,應該是成千萬的畫家——光今天就該有上百萬的此類畫家——在前赴后繼迷戀般地用上述已成套路的相似性的大寫意語言、用同樣的簡筆造型,畫同樣已成套路的相似性的題材相同的母題,怎么可能不相似不雷同!就算是龍蝦珍貴,天天吃頓頓吃也會吃倒味!今天的水墨大寫意就好像是我們國畫界的龍蝦!
畫界吃膩了“龍蝦”時,當代工筆畫橫空出世,處處與“龍蝦”不同:你用急速的行草用筆,我用嚴正的楷書用筆;你兒童似的簡筆造型,我則嚴謹?shù)膶懮鷮憣?;你天天畫千年不變的傳統(tǒng)母題,我畫天天看到的豐富無比的現(xiàn)實生活;你用單純至極的水墨,我用千變萬化的色彩;你總是老氣橫秋的古典意趣,我幅幅生氣勃勃的現(xiàn)代情感……
倡導寫意畫的人總把寫意或大寫意當成中國畫的本質,所以他們的倡導總是大道在手、義正詞嚴。對中國繪畫來說,人有主觀表達愿望才有藝術產(chǎn)生,即通過主觀表達的需要主觀化地改造對象以應表達的“意象”才是中國繪畫體系的核心。這樣,宮廷表達的富貴意象成為院體畫工筆畫,宗教表達的神圣意象成為宗教畫,民間表達的吉祥意象成為民間畫,文人表達的超然意象成為文人畫……各路數(shù)的傳統(tǒng)繪畫中還可再分一些繪畫類型,如此看來,把大寫意標榜為中國繪畫的核心繪畫,把大寫意精神標榜為中國繪畫核心精神,既不合情理,亦不合史實?!皩懸狻敝爸袊蜎]有藝術精神?
寫意困境如此,水墨大寫意就沒有出路了?當然不是。當代畫壇仍有不少突破常格以寫意或大寫意名世的優(yōu)秀畫家。既然上述關于寫意的套路成了障礙,但寫意的內涵,那種狂放、那種力量、那種無所拘束一往無前的精神氣勢不可以發(fā)揚光大嗎?筆者在賈浩義的畫冊中還能看到他早年用過、今天還在流行甚至倡導的水墨大寫意人物畫,形很準,筆墨也很好,但如果沒有對中國意象本質的哲理探索、寫意內在精神的深入把握、寫意語言的自由轉換,一如今天畫壇絕大多數(shù)寫意畫家那樣,能有今天風格獨特而備受稱贊的老甲嗎?
(作者為四川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