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news.com/cr/2015/1222/2563197136.jpg)
12月底,由河南博物院承辦的“大象中原——河南歷史文化展”將在國家博物館隆重揭幕。國博里的河南文物不少,此次整合河南全省精品文物的展覽仍然看點十足,稱得上近年來的規(guī)格之最:105件(套)展品,近半數是一級文物,很多是“明星國寶”;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有5件進京,為該院歷史罕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蓮鶴方壺1949年底“重慶遇險”返回河南65年來,將第一次離開“本土”,它與杜嶺方鼎等成對出土的文物,此次也將在京與“另一半”團聚;而南水北調工程中最新出土的一批文物,也將首次亮相。
12月20日、21日,大河報記者全程見證了這一大撥兒河南寶貝從河南博物院出庫、打包、抵京、備展的全過程。
高規(guī)格展覽 105件(套)頂級精品詮釋“大象中原”
“九大鎮(zhèn)院之寶一次去五個,這么高規(guī)格、大規(guī)模的文物外出展覽,在河南博物院歷史上還沒有過?!?2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文物庫房門外大廳巡查文物打包情況的該院陳列部副主任王景荃對大河報記者說。
據了解,“大象中原——河南歷史文化展”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物局、國家博物館主辦,河南博物院承辦,共計從河南博物院、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鄭州、洛陽、葉縣、偃師、永城等地的博物館、文物局精選出105件(套)出土自河南的文物。除了沒有定級的,有49件是一級文物,從新時期時代至宋元時期,可以說囊括了河南各時期文物精品中的精品。
國家博物館是國內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其中有不少河南文物精品,該館古代中國常設陳列中不少文物,尤其是遠古時期和夏商西周時期的陶器、青銅器,很多來自河南。
但此次“大象中原——河南歷史文化展”仍然看點十足。國博原有的河南文物雖然都是精品,但不成系統(tǒng),此次105件文物依照時間軸,系統(tǒng)、全面地反映了河南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是對中原文化的一次深度梳理和展示。
最期待時刻雙蓮并蒂鶴雙飛蓮鶴方壺北京“探親”
王景荃告訴記者,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中,蓮鶴方壺、杜嶺方鼎、婦好鸮尊、賈湖骨笛、玉柄鐵劍這五件悉數移駕北京,剩下的4件因外出展覽或移動難度太大而未入列。
此外,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彩陶雙連壺,商代后期的青銅牛尊,春秋時期的王孫誥編鐘和王子午鼎,隋唐時期的李密墓志、“白居易造”石經幢、楊國忠進銀鋌,以及宋代石刻人頭像、南水北調工程最新出土的小口銅鼎等“明星范”十足的國寶級文物也都在展品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蓮鶴方壺、杜嶺方鼎兩件寶貝出土時都有兩件,河南博物院各藏一件,故宮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館分別收藏了另外兩件。時隔多年,它們將難得有機會去北京“探親”。
最精心打包“武裝”蓮鶴方壺總共花了7小時
“這批文物十分珍貴,河南博物院對每件展品都進行了體檢,以便在運輸過程中進行特殊照顧?!焙幽喜┪镌翰仄饭芾聿扛敝魅螐埥窀嬖V記者,105件(套)展出文物以河南博物館館藏居多,除了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幾件已經在京外,其余均由省內各文博機構匯總至河南博物院,12月17日一早就開始打包裝箱,打包過程由經驗豐富的博物院技術人員與通過招標聘請的文物運輸公司工作人員共同完成,一直忙碌到20日晚8時才全部完成。
“105件(套)聽著好像不多,但有的一套就有很多件文物組成。比如漢代的陶莊園由66件組成,春秋時期的王孫誥編鐘則分為26件。幾乎每件文物的包裝方式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設計?!睆埥裾f。
20日晨,大河報記者在河南博物院庫房外的大廳內看到,多數文物已經裝箱完畢,只剩下王孫誥編鐘里最重的幾個編鐘和蓮鶴方壺沒有裝箱。這些木箱有大有小,均根據不同文物量身打造,箱子內部襯有厚厚的泡沫墊,外部標注有擺放的方向,每件文物都要仔細包裝,確保萬無一失才會裝箱。
上午9點,五位強壯的工作人員共同完成了編鐘的裝箱后,蓮鶴方壺被從庫房中“請”出?!氨仨毮贸鲎罡咚絹戆。 睆埥褚宦曊泻?,工作人員開始切割綿紙、泡沫,“武裝”蓮鶴方壺。
據介紹,文物包裝最重要的是分散受力點,突出部分全部用綿紙和填充棉花的棉胎包裹,操作起來也極需耐心,不能心存絲毫僥幸。蓮鶴方壺構造特殊,可拆分為蓮鶴、蓮花瓣、壺身三部分,由于出土時蓮鶴的雙足以及壺身突出的獸耳都曾脫落,工作人員要特別為這些部位設計保護方案,僅其底部的泡沫襯墊就更改了多次,直至下午3點50分才忙完。時隔65年再次出門的蓮鶴方壺,“梳妝”竟然用了近7個小時!
最穩(wěn)妥運輸每個輪子都加氣囊車內保持恒溫恒濕
20日晚8時15分,文物全部被送上汽車,準備出發(fā)。論平穩(wěn),火車最穩(wěn);論速度,飛機最快,為何這批國寶要用汽車來運?
張建民告訴記者,按照規(guī)定,重要文物首先考慮的運輸方式是汽車,汽車運輸的最大優(yōu)點是中間過程不用再反復搬運箱子,行駛速度可以控制,對文物的損傷最小。
但是,對汽車也有很多要求。比如汽車在高速上不能超過80公里/小時,必須盡量保持勻速、減少震動,中途不能做長時間停留。車內溫度必須控制在20℃上下,濕度保持在40%-60%。作為專為文物服務的專業(yè)車輛,每個輪子的減震系統(tǒng)中都加了氣囊,可以有效緩沖顛簸,車尾也設置有自動升降臺,方便搬運。
21日清晨5點,天還沒亮,兩輛文物運輸車和3輛安保車組成的車隊出發(fā),向北京進發(fā)。
昨晚12點多,車隊經過一路奔波順利抵達國家博物館。夜深了,工作人員仍忙著將所有文物搬箱運至展廳,為第二天開始的布展做準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