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在线网址,亚洲中文少妇专区,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91在线免费视频

<small id="bzx8v"><label id="bzx8v"></label></small>

<address id="bzx8v"><td id="bzx8v"></td></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藝壇新銳

    從采石工做起的大師:7旬端硯手藝人希望與時俱進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6-12-05
    一張木桌,幾把刻刀,這便是端硯制作藝人的家伙。一塊石頭看似平淡無奇,過了端硯雕刻大師黎鏗的手,花鳥蟲魚、山水風景便躍然硯上。

      端硯被譽為四大名硯之首,深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唐代初期誕生于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岸酥菔で扇缟?,踏天磨刀割紫云?!碧瞥娙死钯R曾描繪端硯雕刻師巧奪天工的技藝。

      黎鏗,71歲老人,從業(yè)50余載,目光如炬,技藝爐火純青。走進黎鏗的工作室,滿目都是各式各樣的端硯作品。獲得“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的他,被譽為端硯泰斗。

      大師從采石工做起

      1962年,由于家境不好,不到17歲的黎鏗進入當時的肇慶市工藝廠當了一名采石工。在最初的一年多時間里,他跟著師傅到荒郊野嶺學習采硯石,并學會了觀察和區(qū)分各種硯石形成的層次結構,鑒定硯石材質和特點。

      采石季一般從9月份到來年的4月份,炎夏酷暑,山蚊叮咬;數(shù)九寒天,北風襲骨。黎鏗每天干完活,還要加班替師傅們磨利幾十把鋼鑿,以備次日使用。山川靜寂,冷月如鉤。等忙完回到工棚里,師傅和工友已鼾聲如雷。一燈如豆,黎鏗鉆進被窩后,還要捧書夜讀。那時他對天文地理、歷史人文、工藝美術等都很感興趣。

      硯坑位于深山,坑洞狹長彎曲。一個個精瘦的身子,拉著上百斤重的硯石,匍匐前行往洞外拖。“洞坑是鑿進去的,不能走,只能爬行,當時背部經(jīng)常被突出的石頭刮傷?!崩桤H回憶說。

      除了黎鏗,當時還有兩個年輕人。三個月后,只有黎鏗堅持了下來。不過,黎鏗至今仍然懷念那段經(jīng)歷,也正是那段艱苦的磨煉,讓他懂得珍惜石材,“硯石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不用心設計、雕刻,就辜負了大自然的恩賜?!?br/>
      次年,表現(xiàn)出色的黎鏗正式入廠當學徒,師從端硯名師羅星培。然而學藝之路更為漫長和艱難。按規(guī)定,必須經(jīng)過3年的學徒期再加上1年的鍛煉期方可出師。

      在三年學徒期里,黎鏗學習給硯石鑿大坯、平底、圍石、做花、打磨和拋光等,還學習使用不同的刀具,作深刀、淺刀、斜刀、細刻、線刻、鏤空、通雕等技法。

      “進入肇慶市工藝廠學習,當時對于我是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所以格外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崩桤H說,他白天跟著師傅學習,晚上他仍留在車間里細細揣摩師傅的刀法,而同事們晚上一般都去工人文化宮跳交誼舞。為博采眾長,他還經(jīng)常和廠里其他門類的雕刻工藝師交流。

      但當黎鏗第一次在硯石上設計出《丹鳳朝陽》圖案,興高采烈地拿給師傅看,卻被潑了一盆冷水:“布局不合理,鳳凰不美,似雞?!庇谑?,黎鏗連續(xù)幾日重新反復琢磨造型,改進布局。不久,黎鏗再設計《壁虎》硯,師傅仍給他當頭棒喝:“缺乏動態(tài)感,不生動?!?br/>
      “受條件限制,我沒受過美術科班教育,只能靠努力自學?!睓C遇總是垂青努力的人。上世紀70年代初,廣東省創(chuàng)辦工藝美術培訓班,黎鏗作為學徒的優(yōu)異代表被選派去學習,老師均是工藝美術圈內的高手。

      在此期間,黎鏗脫產學習素描、油畫、國畫、雕塑等技藝。制硯非常講究“因石構圖、因材施藝”,本身集文學、歷史、繪畫、書法于一體。這次的系統(tǒng)學習讓黎鏗的藝術素養(yǎng)有了質的飛躍,他也悟出工藝既有工又有藝,雕刻和設計必須結合,這需要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

      生機發(fā)自《百鳥鳴春》

      1972年,肇慶市工藝廠得到一塊上等硯石,上面有一塊又圓又大的胭脂火捺。有位老師傅提議,大火捺紅似夕陽,可做夕陽下的《百鳥歸巢》硯,這個提議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

      “這設想與石品貼切,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崩桤H直抒己見,近日國務院下發(fā)關于振興工藝美術的文件,給工藝美術行業(yè)送來了溫暖的春風,大火捺更似噴薄而出的紅日,不如將它做成《百鳥鳴春》硯,寓意生機勃勃、萬物復蘇。

      如驚雷乍響!兩個字的改動,意義大變,連師傅們也一致叫好。于是,領導把主創(chuàng)任務交給黎鏗。

      他精心設計構圖布局,歷經(jīng)2個多月的連續(xù)工作,《百鳥鳴春》硯順時而出。旭日冉冉,仙鶴、喜鵲、黃鶯等百余雀鳥,或振翅高飛,或昂首歡唱,或怡然嬉戲。以國畫大寫意的淺刀雕出牡丹盛開、臘梅怒放、金菊映日、桃李爭艷。小小的端硯上踴躍著春天的生機勃勃。

      此硯在當年廣交會亮相后,引發(fā)如潮好評。那一年,黎鏗僅27歲。后來,此硯還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百鳥鳴春》硯之后,黎鏗優(yōu)秀作品迭出?!缎呛簳浴烦幨抢桤H大膽創(chuàng)新的又一杰作。1978年,廠里物色到一塊石品奇特的麻子坑硯石。為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黎鏗經(jīng)常利用周末時間外出寫生。

      肇慶七星巖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也是他常去寫生之地。有一天,黎鏗再次游覽時,葉劍英游七星巖的石刻詩躍入眼簾:“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崩桤H驀然開竅,硯石上有七顆活眼,恰似七星巖配上煙波浩淼的湖水,真是造化神奇。

      幾個月后,《星湖春曉》硯誕生了:峭壁奇峰,流云穿岫;綠樹紅花,蝶舞歡飛;虹橋柳岸,水光瀲滟。1979年,《星湖春曉》硯被選送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獲輕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此,黎鏗開創(chuàng)了將本土文化、當?shù)仫L光與傳統(tǒng)技藝相結合的端硯藝術先河。

      此后,他的《七星巖古今名刻》硯,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其《七星迎珠》硯、《南粵花開》硯、《盛世龍騰》硯、《雙龍戲珠》硯和《端溪鼓硯》先后作為國家珍貴禮品被贈送出去。他還應邀到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將端硯藝術在海外發(fā)揚光大。

      要做出“21世紀的作品”

      1988年,黎鏗被國家輕工業(yè)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成為端硯界的第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89年,獲評全國勞動模范。2008年,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稱號,這是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榮譽,也是廣東省工藝美術行業(yè)和端硯界的第一人。

      近年來,黎鏗將重心更多地放在創(chuàng)意和設計上?!白鼍鸵龅姜氁粺o二,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題材相同的不搞,沒有創(chuàng)意的不搞,我要做獨家的端硯。”黎鏗說。

      黎鏗也仍在堅持自己動手創(chuàng)作,并將自己的技藝無私地傳授給徒弟們。在黎鏗的徒弟李永聰眼里,師傅在生活中待人謙和,但在制作和傳授端硯技藝時又極其嚴格?!叭绻O計或雕工不合格,師傅會直截了當?shù)靥岢鰜聿⒁笮拚?。?br/>
      “我們學習傳統(tǒng),是為了能創(chuàng)作出時代的作品?!崩桤H認為,端硯同時需要傳承和創(chuàng)新,唐宋元明清的端硯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21世紀的作品也應獨具一格,“可能我們現(xiàn)在的作品,幾十年后、上百年后,一樣被后人稱為工藝優(yōu)美的文物”。

      為了培養(yǎng)后人,弘揚端硯事業(yè),他堅持打破門戶之見,最近幾年先后招收了50余名來自國內四大硯區(qū)的徒弟,在端硯界的四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黎門就占了三位。在他看來,從事端硯工藝,門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賦、品德和艱苦學藝的精神。

      在端硯歷史的早期,人們更注重端硯的實用功能,后慢慢變?yōu)閷嵱煤陀^賞相結合,而現(xiàn)代以來對觀賞的要求越來越高。黎鏗也清楚地認識到,雖然近年來端硯有很大發(fā)展,但跟其他文化產業(yè)還有差距。對于未來,黎鏗希望通過鍛煉身體和頭腦,保持精力,帶著徒弟在端硯創(chuàng)新之路上繼續(xù)前行。

      一個端硯作品慢慢雕琢幾個月時間,累了就休息一會,然后繼續(xù)打磨。這是黎鏗的工作狀態(tài)。時代變幻萬千,50余載歲月倏忽而逝,而黎鏗仍在端坐中承續(xù)著千年技藝。

      “一個人沒有太多年時間,去朝三暮四。”黎鏗說,端硯雕刻師必須熱愛這個行業(yè),才能沉得下心,“只要坐在雕刻臺前,心就靜下來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