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公司沒人懂古董 卻做鑒寶生意騙50余藏家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2-19]
誘導你相信自己手里的東西是“真寶貝”,可以賣個好價錢。不少古董藏家被反復騙取鑒定費、拍賣費、服務費等。全國共有50多余古玩藏家被騙了300萬元。
昨天,杭州濱江區(qū)法院以詐騙罪對陸某等15名被告人提起公訴。諷刺的是,陸某自己也承認,從成立公司到案發(fā),只成交了一件藏品。
因為有15個被告人,庭審持續(xù)了一整天,沒有當庭宣判。
套路很深
半年時間
騙了52人300多萬元
根據(jù)起訴書,2015年4月,陸某在杭州濱江區(qū)成立杭州品泰古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并雇用了2名總監(jiān)、4名經(jīng)理、9名業(yè)務員,還有網(wǎng)站管理員、財務人員。套路是這樣的:
電話推銷:業(yè)務員各種打電話,將公司介紹為香港九龍國際拍賣公司(陸某在香港注冊的空殼公司)的唯一征集點,并在網(wǎng)站上宣傳大量虛假的藏品拍賣成交記錄。
高額估價:等有買家上鉤,由總監(jiān)和網(wǎng)站管理人員等人扮演的“鑒定師”就出場了,對藏品給出高額估價。
假扮買家:陸某假扮買家或者找托,一般給出高價但要求鑒定。
各種收費:經(jīng)理等人伙同業(yè)務員與藏家洽談,誘騙他們簽合同,對藏品進行拍賣或鑒定。然后以收取“鑒定費”、“拍賣費”、“過境費”等名義騙錢。
放棄拍賣:最終,又以藏品流拍或藏品不到年代等理由,迫使藏家放棄拍賣。
老板很裝
在法庭上侃侃而談
稱搞過兩次大活動
這家公司的老總陸某33歲,江蘇人,本科學歷,以前是搞銷售的。法庭上,陸某戴了一副黑框眼鏡,侃侃而談,對公訴人的大多數(shù)指控表示有異議。
他說:“香港的拍賣公司是我注冊的,不是空殼,有一個專門的接待員呢。還有網(wǎng)頁上的拍賣紀錄,是別的機構現(xiàn)場統(tǒng)計的,不存在虛假。假冒賣家舉牌也不對,那是我的一個香港企業(yè)家朋友。偽造鑒定書更沒有了,我公司檢測有三個地方,一個是故宮(微博)博物院專家,一個是香港中文大學,一個是上海的檢測實驗室?!?br/>
陸某成立公司到案發(fā)大半年時間,搞過兩次蠻“風光”的活動。
一次是鑒寶會。
陸某打出廣告說,有3個神秘的老外買家要來現(xiàn)場,非常有實力。藏家們都翹首以盼。但是等大家砸了鑒定費、服務費各種費后,結果是無一成交。
另一場是在香港某高檔酒店開的拍賣會。
據(jù)陸某說,當時拉了80多件藏品過去,現(xiàn)場來了100多號人。他之前認識的一個香港企業(yè)家?guī)Я似甙藗€超級有錢的買家來坐鎮(zhèn)。最后舉牌看中的有幾十件,十分紅火。但陸某說,最后成交的只有一件,價值10萬港幣?!耙驗榘凑找?guī)則,看中的藏品要拿去檢測,結果都沒有到特定年代,只有一件成交?!?br/>
不少藏家被騙的鑒定費等有十幾萬元。大半年時間,一共騙取了至少52人300余萬元。
真相很虐
買家實力看穿著
公司沒人懂古董
在公訴人的詢問下,陸某一點點露餡了。
既然香港公司在交稅,一年交多少呢?“恩,五六千港幣吧?!?br/>
網(wǎng)站上的拍賣紀錄那么多,一年只交五六千稅?
“嗯,那些都不是最終成交。”
藏品你具體拿到哪些機構去鑒定?“去一家香港的鑒定實驗室比較多?!?br/>
是否有檢測資質(zhì)呢?
“我感覺這個機構很正規(guī),穿了實驗服裝,有檢驗機器?!?br/>
兩次大型活動,同樣水很深。
公訴人問:“你憑什么相信這些老外是有實力的買家?!标懩尺t疑了一下:“是上海一個朋友主動打來電話,我看過那些人,感覺衣著得體,看上去很富貴的樣子?!?br/>
公訴人質(zhì)問,根據(jù)陸某和那個上海人的社交軟件聊天記錄,陸某說過,“鑒寶會上,讓3個外國人過來配合一下”。其中一個外國人因為護照的問題過不來杭州,他要求“第二天再調(diào)一個外國人來?!标懩嘲杨^埋進去,稱不記得了。
對于香港的那次活動,公訴人問:“你開辦公司大半年,只有這一筆傭金收入,怎么養(yǎng)那么多員工呢?”
陸某急忙說:“是啊,我開公司,自己虧了140萬元?!?br/>
公訴人:“那還開什么公司?”
陸某:“我覺得傭金市場很大?!?br/>
公訴人:“那你和員工中,有沒有懂古董知識的?”
陸某說,一個都沒有。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