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8月8日電 (索有為 段建新 梁千帆)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將于8月8日晚在廣東省肇慶市舉行,今年恰逢肇慶命名900周年,肇慶市政府8日與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聯(lián)合在肇慶新區(qū)會展中心舉辦“迎省運·肇慶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展覽展品約50件,其中許多是國寶級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徽宗御用的古琴。
肇慶古稱端州,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歷史上多次成為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明與西方文明交匯較早的地區(qū)之一。北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趙佶書“肇慶府”三字賜予肇慶,“肇慶”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這把名為“松石間意”的古琴從北宋徽宗御制到清乾隆珍藏,跨越近千年歲月,完好保存至今。展覽同時展出保利藝術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牛首、虎首、猴首、豬首四件圓明園國寶銅像,以及十三尊南北朝時期的石刻佛造像。
此外,為迎接本屆廣東省運會與肇慶命名900周年,肇慶市政府還特意制作展出一塊長295厘米、寬159厘米、厚約55厘米、重5.5噸的紀念硯,硯面雕刻借鑒宋蘭亭硯為奏刀主式,以當地千年宋城墻為中心,融匯了西江、肇慶古城,以及肇慶的四塔、七星等標志性建筑群落的山、湖、城、江之風貌。
同時,肇慶各博物館珍藏的近30件精品文物也首次集中展示,包括14.8萬年前人類化石、戰(zhàn)國青銅器、秦漢陶瓷、晉代玻璃器和清代鄭板橋書法等,以及形神具備、造型別開生面的各式古硯。
據了解,肇慶市近年來出臺了《肇慶古城墻保護條例》《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qū)文物管理規(guī)定》等文物保護工作地方性法規(guī),先后將136處具有較高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公布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9處。申報、公布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9個,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4個。完成了高要學宮修繕保護工程、鄧兆祥故居搶救性維修保護工程、肇慶古城墻搶險加固工程等文物保護項目;建成包公文化園(包公文化博物館),設立了廣寧“寶錠山竹文化博物館”等6家民辦博物館。
肇慶還大力推進府城保護與復興項目,已開始進行肇慶古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本次展覽將展至8月21日。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何斌、肇慶市委書記賴澤華、肇慶市長范中杰等出席展覽開幕式。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