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在线网址,亚洲中文少妇专区,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91在线免费视频

<small id="bzx8v"><label id="bzx8v"></label></small>

<address id="bzx8v"><td id="bzx8v"></td></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fā)現

    雙魚銅洗:國寶級的“洗臉盆”在東漢十分流行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8-11-27



      在成都博物館新展“雙城記”上,一走進展廳,顯眼的展柜里擺放著一個碩大的青銅器,乍一看,像極了一口火鍋??戳苏购炆系奈淖纸榻B才知道,這件東漢建初四年朱提造作雙魚銅洗,是古代盥洗用的青銅器,還是個國家一級文物。

      漢代貴族流行用銅洗

      古人對洗手的細節(jié)非常講究,先秦時期,貴族洗手稱為“沃盥”。古人洗手極具儀式感,至少需要兩人服侍,一人緩緩澆水,一人手持銅洗接水,主人在中間洗手。

      銅洗最早出現于戰(zhàn)國晚期,漢代最為流行。盡管漢代的洗手儀式已經簡化,但銅洗依然是貴族的專利。生活在漢代,不同等級的人使用的盥洗用具的材質大不相同。銅器仍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銅洗只能是上流社會的人的專寵,普通百姓一般用的只是木洗、陶洗。

      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fā)展分為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三大階段。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制作使用進入巔峰,成為“禮”的象征,通常與等級、禮制、祭祀、戰(zhàn)爭等關鍵詞關聯。從戰(zhàn)國末年到秦漢末年,經過數百年的戰(zhàn)火連天,以及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深刻改革,漢代就已禮崩樂壞。加之鐵制品廣泛使用,導致青銅器的地位江河日下,走下神壇成為生活用品。而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制造業(yè)空前繁榮,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又將青銅器皿從生活中逐漸排擠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重達4.7千克的銅洗,內部銘文兩側飾鏡面對稱雙魚圖案,故稱“雙魚銅洗”。這件銅洗保存完好、制作工藝精良,表面雖然被氧化銹蝕,但保存基本完好,工匠僅用簡單的線條就勾勒出魚身、鱗、鰭等,特別是魚嘴旁邊的水波紋,如果裝滿水的話,從上俯視魚就仿佛在水中游動,雙魚栩栩如生。魚,多子也,寓意享盡魚水之歡、多子多福。這件雙魚銅洗,還蘊藏著吉祥有余的美好祝愿。

      絲綢之路的交流印證

      1988年6月,這件雙魚銅洗出土于宜賓市翠屏區(qū)南廣鎮(zhèn)姚家嘴臨河公路旁的崖墓里。熟諳宜賓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南廣河匯入長江的入河口。南廣鎮(zhèn)曾是宜賓重要的水陸碼頭,是南向出川入滇的重要通道節(jié)點。

      銅洗內底鑄有“建初四年朱提造作”八字隸書銘文,透露出的歷史信息相當豐富。建初即東漢第三個皇帝劉炟的年號,劉炟是個提倡儒學、注重農桑、勵精圖治的皇帝,與其父劉莊開創(chuàng)了“明章之治”。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

      朱提(音:shūshí),先為山名,繼為縣名,再為郡名,后為銀名(朱提銀),這一名詞在明清筆記小說中比比皆是。朱提是今天的云南昭通,古代著名的產銅地,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發(fā)祥地之一。朱提地處滇、川、黔三省結合部,素有“鎖鑰南滇、西蜀咽喉,東控黔西”之稱,是進入云南的必經之路,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發(fā)達的農業(yè)經濟、燦爛的青銅文化,特別是白銅的發(fā)明、聞名全國的朱提銀,表明朱提地區(qū)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朱提成了物資交流集散地。

      云南的銅洗為何來到了四川?原來自秦開“五尺道”、漢筑“南夷道”后,朱提便成為中原文化傳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和“南絲綢之路”之要沖,朱提的銀、銅等物品沿著西南絲綢之路運輸到巴蜀或中原,大量先進的漢文化也沿著這條古道傳入了朱提。頻繁的商貨往來運輸、銷售,加強了古代昭通地區(qū)與中原文化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民族關系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