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展出率從2%到30% 故宮展覽“大爆發(fā)”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9-04-25]
從2%到30%故宮展覽有大目標
故宮博物院日前剛剛公布了為迎接600周年華誕而安排的系列大型展覽。觀眾不禁好奇,是什么促成了這樣的展覽“大爆發(fā)”的態(tài)勢?
究其原因,首先是得益于從2002年開始的長達18年的故宮古建筑整體維修保護工程,確保了目前故宮古建筑處于健康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使陳列展覽得以全院范圍內大規(guī)模鋪開。故宮古建筑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平安故宮”工程都將在2020年6月30日前達到既定目標。
故宮先后進行的七年文物清理和三年藏品普查清理工作,以及持續(xù)不斷的文物藏品修復保養(yǎng)工作——這些龐大文物基礎建設工程已經呈現出階段性成果,使故宮博物院文物展出比率兩年內將遠遠突破目前的2%,有望在年內達到8%,明年達到12%,并進一步向30%的目標邁進。
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傾心服務所獲得的社會影響力,使故宮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近年來獲得諸多機構和人士的慷慨捐資,用于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收購《絲路山水地圖》、修繕延禧宮以及故宮博物院的各項事業(yè)發(fā)展。
同時,故宮博物院推進“學術故宮”建設,故宮研究院充分發(fā)揮研究人員的積極性,研究領域涵蓋了考古、古文獻、明清宮廷歷史、戲曲、書畫、陶瓷、玉器、藏傳佛教、書法、畫法、宮廷技藝、宮廷原狀、文博法治、中外文化交流、世界文明古國、鐘表、影視、文化遺產、中醫(yī)藥文化等22項,使研究成果不斷轉化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服務廣大社會公眾的豐富內容,使各項活動充滿文化內涵。
“數字故宮社區(qū)”建設的不斷深入,使得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資源能夠通過數字技術,以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多種方式傳播。故宮開放范圍日益擴大,使院內各個展陳區(qū)域都能夠向觀眾開放,源源不斷地提供新鮮的展覽體驗。
相關新聞
故宮賣“潮服”遇冷
除了開咖啡店、賣口紅這樣的“新潮”舉動,故宮近日又賣起了衣服。不過,比起其他故宮文創(chuàng)產品,這個系列時裝過于時尚的設計,讓一些網友望而卻步。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被命名為“吉服回潮”,共有AWAYLEE李薇、密扇旗下百戲局等5個中國設計師品牌參與,在故宮文物授權中選擇了郎世寧的《花鳥圖》與《清明上河圖》《海錯圖》等五件文物為靈感,設計了“上河安福”“花筑盛世”“綾繡如意”“海錯祥瑞”和“酒歌長樂”5個時裝系列。每個時裝系列大多有10套左右的服飾,除了裙裝以及小禮服外,還有風衣、闊腿褲、襯衫、衛(wèi)衣等,風格涵蓋了職業(yè)裝、街頭裝、休閑服以及近些年流行的睡衣風服裝。該系列服飾實際售價從三四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
對于此次推出的故宮元素時裝,有網友認為這是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時裝的組合,也有網友認為一些服裝“潮”過了頭。北青報記者注意到,3月3日剛剛上架的“吉服回潮”系列時裝在銷售上遇冷。在某個銷售平臺上,該系列中有多個單件銷量還只是個位數。截至北青報記者發(fā)稿時,該系列銷量最高的是“汴京盛景視覺框印襯衫”,銷售105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