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雁跡——趙雁君書法集》杭州首發(fā) 獻禮“美麗浙江”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9-06-16]
杭州6月15日電 (柴燕菲 王題題)6月14日,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項目”——大型主題創(chuàng)作《山水雁跡——趙雁君書法集》首發(fā)式于浙江美術館舉行。書法集既反應時代主題,又踐行精品創(chuàng)作,以筆墨頌揚“美麗浙江”,用精品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堪稱史詩般的“浙江頌”。
據了解,趙雁君藝術成就突出,曾獲中國書協(xié)、中國文聯(lián)“德藝雙馨”書法家、藝術家稱號及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稱號;獲中宣部、人事部、中國文聯(lián)授予“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享受省部級勞動模范待遇;獲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此次首發(fā)的《山水雁跡——趙雁君書法集》是趙雁君以浙江名山名水為脈絡,以名地名人為基點,以歷代文人歌誦浙江11個地市89個縣(市、區(qū))的名山名水名地名人的詩詞聯(lián)賦為內容,用隸、楷、行、草諸體創(chuàng)作近350件作品結集而成的。
作品集以《郡亭枕上看潮頭·錢江篇》作為開篇,再按浙江的行政區(qū)域依次整理出《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篇》《福地原來別有天·寧波篇》《東南山水甲天下·溫州篇》《最是人間清麗地·湖州篇》《此間曾著星星火·嘉興篇》《應接不暇山陰道·紹興篇》《江南海上仙子國·臺州篇》《氣壓江城十四州·金華篇》《山環(huán)水復綠萬重·麗水篇》《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衢州篇》《海天佛國清靜地·舟山篇》等十二個篇章,盡顯浙江十大名山、八大名江、四大名湖及歷代名人詩篇的山水人文之美。
談及書法集的藝術構思,趙雁君表示,近年來,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守正創(chuàng)新”,正值浙江人民自覺踐行生態(tài)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力建設“兩美浙江”的偉大實踐之際,他下定決心以“詩書美麗浙江”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
書法集以《郡亭枕上看潮頭·錢江篇》為開篇,這與趙雁君的創(chuàng)作初心非常契合。
“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壁w雁君表示,浙江人依水而生,“錢塘潮”孕育了浙江人民的精神品格:勇立潮頭,敢于拼搏,敢于擔當,敢為人先?!板X江潮”正是世世代代浙江人民的精神圖騰。書法集立足浙江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的歷代名家詩篇,透過側立千仞的山峰、煙云縹緲的幽谷、猿啼鳥鳴的森林、百轉千回的江河,以此來謳歌時代,謳歌美麗浙江。
記者注意到,《山水雁跡——趙雁君書法集》的一大特點是用隸、楷、行、草諸體創(chuàng)作而成,是他夢隨晉人、沉潛漢魏、化合明清的藝術結晶,呈現(xiàn)出古拙奇崛、沉穩(wěn)遒邁、直率灑脫的郁勃之氣、特立之風。
“趙雁君以行草書出名,他的行書筑基于‘二王’,同時對明清時期的徐渭、王鐸等大家有過系統(tǒng)的研究,線條圓潤、儒雅,有古意。這一次,他在書體上有了新的拓展與呈現(xiàn),寫了一批隸書、楷書作品。而這些隸書和楷書,又不純粹是隸書、楷書,而是楷中帶隸,隸中帶楷,楷書隸書,也都帶有行草的意味,非常出人意料?!闭憬鴧f(xié)副主席斯舜威將趙雁君的書風評價為:“不變而變,穩(wěn)中求變,變中有守,守中出新”。
書法界評價認為,趙雁君的書風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為當代書壇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趙氏樣本”。
據悉,本次首發(fā)式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聯(lián)指導,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浙江美術館承辦。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