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發(fā)現(xiàn)南宋墓出土手印方形磚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4-09-12]
9月11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獲悉,德陽廣漢獅象村南宋小型石室墓考古成果日前公布,該墓出土銅器、瓷器、陶器等器物,其中出土的手印方形磚,彌補了德陽地區(qū)該類器物的空白。
據(jù)了解,該墓發(fā)現(xiàn)于2021年。當年9月16日,接群眾反映,廣漢市新鷗鵬教育小鎮(zhèn)工地施工中發(fā)現(xiàn)古墓,廣漢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立即派人到現(xiàn)場進行調查。經初步勘查,該墓位于原廣漢市萬福鄉(xiāng)獅象村9社農田,除墓壙上部及墓頂部已被施工取土損壞,墓室內被落下的覆頂石和浮土填滿外,墓室保存基本完整。
隨即,廣漢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立即將情況上報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經多部門會商,決定由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廣漢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對該墓進行搶救性清理發(fā)掘。
經過清理發(fā)掘發(fā)現(xiàn),古墓為單室石室墓,由墓頂、后龕、封門石、側龕、墓底、排水溝以及腰坑等組成。古墓為西南至東北走向,墓室由紅砂石條石及石板壘砌而成,呈長方形,長3.05米、寬1.67米、高1.54米。古墓共出土11件隨葬器物,均放置墓室西南鋪地石上和后龕內,其中銅器2件、瓷器6件、陶器1件、方形磚2件。
該墓出土的三足影青瓷爐、雙耳影青瓷瓶,均為青白瓷。出土的2件方形磚均為青灰色,正方形,長37厘米、寬37厘米、厚4.2厘米,其中一塊方形磚的一面有右手按壓印跡。
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章澤介紹,此次清理發(fā)掘的石室墓為小型石室墓。清理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買地券、錢幣等與該墓葬相關的紀年材料,不能直接判定該墓的具體年代。但從古墓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隨葬器物結合考古材料分析,該石室墓形制簡單,為平頂單室石室墓,有后龕,并帶有簡單蓮花石刻和仿木結構,是宋代石室墓的典型形制;出土器物雙耳陶罐、三足影青瓷爐等是比較常見的宋墓隨葬品,故將該古墓時代斷定為宋代。
劉章澤說,該古墓出土的瓷器精美程度之高,是德陽地區(qū)乃至整個四川省同時期墓葬隨葬品中少見的精品,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出土的手印方形磚更為少見,彌補了德陽地區(qū)該類器物的空白。該墓出土器物極大豐富了四川盆地地區(qū)宋代墓葬隨葬品實物資料,為宋代石室墓及隨葬品的分期斷代提供了重要參考。
此外,該古墓的清理發(fā)掘也為研究四川盆地地區(qū)的宋代葬制、葬俗以及同時期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