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12月28日電 (記者 韓章云)“絲路融合之美——西域來通大唐杯專題展”28日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展,展出古希臘、古羅馬等國外來通及中國唐代杯子近百件,講述絲路文明交流融合的故事。
來通一詞源于希臘,是一種角狀杯,多為羊、牛、馬、鹿等動物的頭部造型,液體從上端進,從下端細小的口中流出。此次展出的來通,有羊首形、牛首形、馬首形、靴形、鸮形等多種樣式,其中,羅馬帝國時期的人形持來通“守護神拉爾像”更是充滿異域風情。
“來通自出現后,風行東歐、西亞、中亞,其材質也由陶質發(fā)展為金銀質、銅質、瑪瑙、玻璃等,制作愈加精巧,藝術性越來越高?!贝笙筇沾刹┪镳^館長何飛介紹,來通在南北朝時期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作為時尚潮流奢侈品受到皇室貴族追捧。
除了造型獨特的西域來通,本次展出的三彩魚形花口杯、三彩海螺形杯、三彩雁形杯等中國唐代杯子,同樣特色鮮明、色彩豐富、造型生動。
何飛表示,早在新石器時期,中國就有類似于來通形制的器物,隋唐時期,來通、蓮花杯、高足杯等源自西方的杯子造型紛紛傳入,中國杯子造型融入這些外來元素,形成獨特的隋唐杯子風格,“此次展出的青釉牛首杯、三彩摩羯魚形杯等正是絲路文明交流融合的物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