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在线网址,亚洲中文少妇专区,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91在线免费视频

<small id="bzx8v"><label id="bzx8v"></label></small>

<address id="bzx8v"><td id="bzx8v"></td></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十件古字畫難倒收藏老人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4-03-13



       長達15米的書法“巨著”,很多書法界人士認為是史可法的真跡


    70多歲的黃老是一位普通人,但他收藏有10余件極有價值的古字畫,有人愿意拿3套房子換,還有人愿出50萬元買,但黃老統(tǒng)統(tǒng)拒絕了。黃老有兩個愿望:一是好好保存這些寶貝;二是徹底搞清楚寶貝的真假。

    為此,黃老花了不少心思,有過苦惱、困惑,他不知道何時才有完全確實的結論。

    難辨的事:十余件寶貝難了黃家

    黃敘家中的寶貝讓很多人羨慕,但他卻為此苦惱、困惑。

    70多歲的黃敘早已退休,家住江北,正是考慮到家中那些寶貝的安全,黃老叫記者不要寫出具體住址。

    走進黃老家,二室一廳的房子簡單裝修,普通的地板磚,沒有特別的裝飾物品。客廳的沙發(fā)上,散亂堆著五六個塑料長筒。寶貝就放在如此顯眼的塑料長筒里。

    所說的寶貝就是十余幅極有價值的書畫作品。有長達15米的史可法書法巨著、《唐人寫經——佛道品第八》、《群仙高會圖》、《吳梅村山水十二幀》等等。

    黃老說,上個世紀80年代,有人愿意拿3套房子換所有寶貝,黃老拒絕了;90年代又有人愿意出50萬元全買,黃老覺得沒有完全搞清楚寶貝的真假,還是拒絕了。

    如果寶貝全是真品,放在家里多不安全,這正是黃老面臨的第一個煩惱。

    黃太太說:“花那么大力氣保存下來的東西究竟是真是假?”為弄清這個問題,他們曾經想找省里、市里的專家鑒定,結果說法不一,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黃老專門到成都,好不容易找到人,牽線到四川省博物館鑒定。結果有喜有憂:《佛道品第八》是真的,其他還不好說。

    黃老繼續(xù)在重慶找人鑒定,但都沒有結果。

    隨后,黃老把寶貝拿到拍賣行,希望有個結論,但拍賣行提出把寶貝留下,黃老又擔心調包,只好拿回家保管。

    為什么不到北京找權威專家?黃太太說:“到北京,花銷好大啊?!睕r且,也沒有熟人,不曉得找哪個鑒定。

    到現(xiàn)在,黃太太還堅持收看中央電視臺的《鑒寶》節(jié)目,希望從中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能夠確認寶貝。

    何時才能完全搞清楚這些寶貝的真假,黃老一家很迷茫。

    好長的字:史可法真跡驚書法界

    黃老小心翼翼地打開塑料長筒蓋子,取出用報紙包裹的其中一卷。書卷太長,記者拿著另一端,平整地擺放在地板上,是一幅長達15米的書法“巨著”:《史可法臨王羲之圣教序》。為什么不掛在墻上?其實,黃老家根本沒有這么長的墻壁。

    史可法真跡震驚重慶書法界。

    黃老說,之前曾找過專家鑒定,同樣是說法不一,但都認為很有收藏價值。

    重慶書法界的泰斗魏宇平老人認為這是史可法“真跡”。首先,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底,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巨著”;歷史上盛傳史可法精于行書,該作品為行書,看來確非妄傳;從作品的紙質紋路較粗,色澤舊,可能是晚明的紙張。

    青年書法家小鳳子認為,史可法工行書,有文集《手札》流傳至今,絹秀緊勁,有晉人風度。史可法雖不以書名于后世,但他的書法亦自不俗。從該作品來看,章法寬博,勁挺,取橫勢的字與遒緊收束的縱字大小參差,自然的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具有變化之美。另外,史可法是民族英雄,從該作品字里行間透出的瀟灑、俊爽氣息,可謂字如其人。

    重慶市博物館的胡昌建則表示,他雖沒有見過史可法的書法原作,但歷史上盛傳史可法擅長書法。從書法本身來看,他認為至少這是一件清初的書法精品,全文用“二王”風格(王羲之和王獻之)書寫而成,全文筆法一氣呵成。而紙張可能是唐代的舊紙?!爸档煤煤檬詹??!焙J為。

    據(jù)考證,《大唐三藏圣教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著名的書法作品,內容主要是唐僧出使西域后,皇帝對此事的評價。歷朝歷代書法愛好者都喜歡臨寫王羲之的這一作品。

    據(jù)記者觀察,此書法“巨著”用包綾卷首的方式裱褙而成,綾邊已經發(fā)黃,有很深的水漬??;打開書卷,全文用行書一氣呵成,氣韻連貫,筆法剛健。落款的三個字“史可法”,剛勁有力。最后,除史可法的印章外,還有五枚印章,由此推測至少有五人曾收藏過這幅“巨著”。

    不過,臨摹的《圣教序》并沒寫完。

    史可法為何要模仿王羲之,而又不寫完?“巨著”最后道明原由:“余不善書而好書不卷,以興趣近也,明窗凈已得佳墨書此,雖節(jié)臨未盡全體,也自覺收獲不少?!笨梢姡房煞ó敃r是即興書寫。

    據(jù)史書記載,史可法在崇禎時考取進士,后來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年)入閣參政。受丞相馬士英排擠,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的身份到揚州監(jiān)督軍情。因督守揚州城,城破被俘,遇害時43歲。

      驚人的畫:其余寶貝件件不簡單

    《佛道品第八》,一顆墨綠色玉石“紐扣”將經卷合攏。經卷開頭,刻著一個長方形的印章,前兩個字是“敦煌”,推測可能從敦煌流出來,與現(xiàn)在圖書館收藏書籍一樣,以前的經文是藏在敦煌的,要蓋個敦煌的印章。整卷經文10余米長,楷體字,字跡秀麗、又不乏剛勁。寫字的紙猶如茶色,質地厚、韌性較好,手感平整光滑。

    據(jù)黃老說,父親講過唐人寫經的一些故事。莫高窟的僧人把歷代收藏的經卷圖畫等藏于一個洞窟的復室里,外筑泥墻封閉,寶藏在洞內掩埋近千年。上世紀初,泥墻被人弄破,上萬卷經書突然出現(xiàn)令外國人震驚。從此,英、法、俄、美、日等國的所謂“探險家”紛紛來此盜寶,唐人寫經20000卷被英法兩國劫去10000余卷,剩下8000余卷現(xiàn)藏于北京圖書館。

    袁江臨劉松年的《群仙高會圖》也不簡單。一幅七八米長的畫卷將神仙的生活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羨慕不已:在青山綠水間吟詩作賦、對酒當歌、彈琴對弈。整個畫的背景是山水、樹林,72位神仙神態(tài)各異,在山水間悠然自得,其中八仙圍在桌邊,桌上擺著一盤又紅又大的仙桃,婀娜多姿的何仙姑手持粉色荷花,藍采和正在吹笛,其余幾仙陶醉在悠揚的笛聲中……

    還有《吳梅村山水十二幀》,畫冊長30厘米,寬21.5厘米。冊頁為水墨絹本,冊頁封面用紅木制成,因年代久遠而滿“木”滄桑,畫作用墨清雅,書卷味濃。分別是模仿宋代畫家范寬、山水畫祖師爺王維等12個畫家的筆法,12幅畫雖都由山、水、樹構成,但因筆法各異,意境完全不一樣。

    那幅“宋徽宗的鷹”也極有價值,雖然是臨摹作品,但模仿極像。黃老說,他父親也很喜歡。

    最大的謎:寶貝來歷至今說不清

    寶貝來歷頗為神秘。

    黃老說,都是父親黃輝遺留給他的,“父親只叫我們好好保存?!?

    在黃敘家里珍藏著一張發(fā)黃的簡歷表,清晰地記錄著黃輝:1929-1931年,巴黎大學學生;1937年,重慶歐美同學會會員;1949年,參加重慶地下黨工作會;1955年,西南文史館,1979年去世。

    據(jù)黃敘介紹,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父親一直愛好書法、古文字研究,也喜歡收藏,上世紀50年代,父親幾十塊錢的工資,幾乎都用來買古字畫。文革前,家里就收藏了一大籮筐,“那個年代不怎么重視文物,母親也認為父親花錢買些廢物,常常為此起紛爭,鬧得不愉快?!薄拔母铩逼陂g,全家人提心吊膽,害怕紅衛(wèi)兵發(fā)現(xiàn)后被抄家。父親意識到他的寶貝面臨被毀壞的危險。為了保住這些古董的“命”,不得不悄悄將字畫放到陰暗潮濕的樓梯間角落,與雜物堆放在一起;為了防潮,父親將字畫用煙葉和麻布裹了兩層。瓷器被丟在煤球下面,可惜大部分被損壞。

    黃老和太太回憶說,“文革”前父親從來不談他收藏的字畫;“文革”后才敢拿出給家人欣賞,但從來未提起過這幅字的來歷,至今仍然是個謎。

    黃老一家為了保存好這些寶貝,也想了不少辦法。他說:“以前就用報紙包著堆放在柜子里,最近才買的書畫塑料筒?!?(記者 何英 實習生 楊璐 周舸/圖)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