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人誰懂湘繡?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4-09-24]
人們喜歡把湘繡、湘軍、湘女、湘菜并列為湖南打得響的湘字招牌。因曾國藩的湘軍打出來的名氣,體育湘軍、文學湘軍、出版湘軍仍不時在全國叫響;湘女多情的傳說吸引著許多不明真相的外來者;湘菜的美味讓每一個長沙人唇齒留香;惟獨承載著更多湖南文化內(nèi)涵的湘繡竟悄悄淡出了長沙人的生活。
誰在購買湘繡?
在長沙第一路———五一大道東段的兩邊,有為數(shù)不少的湘繡制品商店,但門口停留的顧客很少。商店的員工告訴筆者,他們的繡品1/3銷給來旅游的外地人,1/3銷給在長沙工作的外地人,1/3銷給長沙人,當然,買了也是送給外地人。
長沙人為什么不喜歡湘繡?一位女士說,早些年也買過被單等湘繡制品自己用,但現(xiàn)在時興用被套了。一位男士說,長沙人都被那些貓啊虎啊馬啊熊貓啊大鵬之類的湘繡敗了口味,誰家里要掛這么一幅,好好的家就俗了。誰敢買?你不看年輕人喜歡的是充滿現(xiàn)代感的油畫花瓶,老年人家里掛的是字畫和雕花木板。湖南美術出版社的左漢中對湘繡還有難言之痛。1992年,他和省出版局的領導把兩幅湘繡當禮品送給新加坡駐泰國大使夫人。這位夫人是望城人,她當場拿出自己30多年前從長沙帶去的湘繡,說:這才叫湘繡!受了如此刺激,左漢中從此送禮寧愿送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刺繡,討個皆大歡喜。
誰在收藏湘繡?
都說湘繡是藝術與文化的結(jié)晶,有收藏的價值。喜歡收藏的廖文偉每天把藏品擦了又擦,看了又看,卻把朋友送的湘繡擱在了他家黑咕隆咚的閣樓上。為什么對湘繡如此不恭?
他回答:湘繡又不是古玩,它可以復制。湖南省文史館副館長陽盛海對少數(shù)民族刺繡服裝情有獨鐘,走南闖北,爬山涉水,花費常人難以想象的金錢和精力去收藏,對就在家門口的湘繡卻沒有動收藏的念頭。他說,少數(shù)民族服裝的式樣和工藝幾千年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了,收藏它們,就是在收藏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而湘繡現(xiàn)在只能算作工藝品,而且它的工藝遠不如昨。如果湘繡是由著名繡工繡的名家的字畫,那就有收藏價值了。
誰真正懂得湘繡?
湘繡土生土長在長沙,在街頭,你問長沙人,你知道湘繡嗎?所有的人都回答:知道!湘繡的特點是什么?笑著搖頭。和蘇繡粵繡蜀繡有何區(qū)別?搖頭。湘繡的大師有哪些?一臉茫然。湘繡有些什么名作?奇怪地看你一眼,掉頭走人?;仡^再問一些文化界出版界的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問的時候,筆者也跟著臉紅,因為自己知道的那點皮毛,也是臨時從網(wǎng)上查來的資料。那么,誰真正懂得湘繡?恐怕除了湘繡研究所的人,其他的屈指可數(shù)了。
誰來打湘繡的金字招牌?
有人說,湘繡是湖南人的金字招牌。誰來打出這張招牌?某一個政府官員?某一個研究所?某一幅繡品?都不可能。只有當湘繡像湘菜一樣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長沙人人知道懂得湘繡,人人熱愛湘繡,生活中觸手可摸湘繡,人們才會津津樂道地向外人介紹湘繡。
湖南星沙湘繡城副董事長何國慶告訴筆者,雖然公司的湘繡制品目前全部外銷,但最終的市場還是在國內(nèi),因為湘繡是詩書畫印與刺繡工藝緊密結(jié)合的藝術品,它所表現(xiàn)的歷史文化典故只有中國人才真正懂得,湖南人才稱得上是湘繡的知音。但目前人們對湘繡的歷史文化價值的認識出現(xiàn)了一個斷層,特別是年輕人需要去引導,這需要一個過程。
《市場報》 (2004年09月24日 第二十四版)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