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在线网址,亚洲中文少妇专区,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91在线免费视频

<small id="bzx8v"><label id="bzx8v"></label></small>

<address id="bzx8v"><td id="bzx8v"></td></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fā)現

    大辛莊遺址:山東省內最大的商代文化遺址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7-13



      大辛莊,因有迄今為止發(fā)現的在山東省內最大的商代文化遺址聞名于世,而更讓大辛莊人倍感自豪的是,建國以來毛澤東主席在一年內兩次親臨大辛莊視察。在這個古代遺址、偉人足跡和現代文明交織的地方,大辛莊也散發(fā)出了自身獨特的魅力。

      一直在場,從未爽約

      大辛莊遺址最早為世人所知,時間應該回溯到1935年,一位中文名字叫做林仰山(F.S.Drake)的英國人有幸和大辛莊遺址結緣。


      作為當時齊魯大學的一名外籍學者,林仰山出生并生活在山東,直到上小學后才回到英國,待學成之后再次回到山東,并在齊魯大學文理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在這段時間中,對于中國古代文明情有獨鐘的他,不止一次地沿著膠濟沿線作考古調查。對于大辛莊遺址的考古成果林仰山曾發(fā)表過兩次專門報告,這些論述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也屬專業(yè)水準,并且他認為大辛莊遺址是和安陽小屯殷墟商代文化處在同一個階段,在當時來說這已經是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

      對于林仰山的發(fā)現,當時國內學者很快有了反饋,并將他的論述翻譯成中文。但由于抗戰(zhàn)爆發(fā),對于大辛莊遺址的關注逐漸停滯。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又對遺址進行了數次科學、系列的發(fā)掘。

      甲骨文的發(fā)現堪稱奇跡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2010年大辛莊遺址考古發(fā)掘領隊方輝說,大辛莊遺址的發(fā)掘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隨著了解的深入,遺址的地位才逐漸地得到肯定。之所以能夠入選2010年十大考古發(fā)現,與之前的幾次發(fā)掘成果密不可分。

      對于大辛莊遺址而言,甲骨文的發(fā)現絕對是一個奇跡。

      大辛莊作為在商代都城以外唯一一處出土甲骨文的遺址,意義非凡。以往一般認為,在商代,只有王室成員和都城的高等貴族才有使用文字的權利。大辛莊的發(fā)現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文字可能在地方的高層貴族同樣允許使用,但可能受到嚴格的限制。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辛莊遺址的等級相當高。

      大辛莊出土的甲骨經過拼合之后,總共有4片,其中一片最大的,有34個字,幾乎是一個龜腹甲的2/3。記載內容是卜辭,即為占卜留下的一個記錄,并且提到了三種不同的祭祀方式。

      方輝說,從中可看出當地貴族的祭祀對象并非商王的祖先,而是對自己祖先的一個祭祀。

      “這種情況在商代殷墟也發(fā)現過,有專家認為這是‘非王卜辭’,或者叫‘子卜辭’,我們認為這應該就是商代貴族祭祀的一個遺留。大辛莊卜辭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它的意義和商王朝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說明當地的貴族也有他們自己的祭祀方式。此外,在字形和字體沒有很大的區(qū)別,和殷墟是一個系統(tǒng),說明這還是商文化的一部分。”方輝說。

      這里曾是商王朝控制東方的統(tǒng)治中心

      除甲骨文外,大型建筑和高規(guī)格貴族墓葬的發(fā)現進一步印證了這里曾經作為商王朝統(tǒng)治東方的中心,這也成為大辛莊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的重要砝碼。 

      在2010年發(fā)掘中發(fā)現的大型建筑面積約為254平方米,這是在山東境內已知的商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的一處建筑基址,同時也是大辛莊遺址首次發(fā)現大型建筑遺存。建筑帶有回廊,每根柱子下面都有柱礎石,年代約為商代后期偏早階段。這樣相對宏偉的建筑在商代來說顯然不是普通人能居住的。

      此外,考古發(fā)現的墓葬以及墓葬中見到的高規(guī)格的青銅禮器、玉器、樂器、兵器等,出土器物規(guī)格之高,組合之齊全,在全國其他諸多遺址的發(fā)掘中也屬罕見。比如,從139號墓中出土了14件青銅器,而且青銅器的規(guī)格很高,就是放在當時的都城也很難見到。其中一件銅鼎,直徑為40厘米,通高60厘米,堪與鄭州商城出土同期大鼎相媲美,應為當時的重器;一件銅鉞,形體碩大,器身厚重,從尺寸上來看,應該屬于商代前期的第二大鉞,反映了墓主人較高的身份等級。

      “像這樣的大墓葬,以及周圍同等規(guī)格的墓,代表了什么?大辛莊遺址應該是在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在中原立足之后,在擴張過程中到達山東后的第一站。”方輝表示,帶有回廊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銅器銘文上所展現的更為豐富的歷史地理信息,連同2003年該遺址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和玉器等,充分說明大辛莊遺址是商王朝經略東方的統(tǒng)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為我國東方地區(qū)規(guī)格最高的一處遺址,在商代考古與歷史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時至今日,大辛莊遺址已被列入全國100處大遺址保護的規(guī)劃。由山東大學同西北大學一起進行的大辛莊“遺址文化公園”相關規(guī)劃,已經山東省政府同意,正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

      大辛莊,文明在這里傳承

      “這里是十大考古發(fā)現,我們都知道這事,”已經年逾70歲的大辛莊村民王玉寶見證了2003年和2010年的兩次發(fā)掘,“這里應該就是3000多年前,老濟南人生活的地方?!?br/>
      順著老王的指引,我找到了大辛莊遺址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的石碑。沿著石碑有條延伸南去的小路,地勢由東南斜向西北,這里被稱做蝎子溝。遺址之上,墳塋遍布,周圍生長著茂盛的莊稼和應時的蔬菜,大辛莊人幾千年來的農業(yè)種植在這里延續(xù),但大辛莊本身正在發(fā)生著變化。

      在老王的心中,始終有著一份作為大辛莊人的驕傲,而這種幸福感來自兩份可遇而不可求的榮譽。除去大辛莊遺址成功躋身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外,大辛莊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就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兩次親臨大辛莊視察,這也是他們最幸福的往事。

      當年毛澤東主席到大辛莊視察完農田后,曾來到田邊柳樹下與群眾親切交談。當地群眾為了紀念毛主席,便把這棵柳樹命名為“幸福柳”。

      如今的幸福柳,枝繁葉茂,它見證了52年前的“幸福時刻”,同時也見證了52年來的鄉(xiāng)村巨變。大辛莊如同一座時間橋梁,連接起了現代社會與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縷縷時間絲線,在歷史演進和滄桑變幻中,文明也將在這里繼續(xù)傳承下去。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