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侄子墓考古成果發(fā)布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25-02-09]
西安2月8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8日從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ǎn)學院獲悉,通過對唐高祖李淵侄子、隴西郡王李博乂夫妻合葬墓的考古發(fā)掘表明,對于李博乂這樣知錯能改的宗室成員,死后會給予美謚,墓葬形制也采用殊例。其夫婦合葬墓是目前所知唯一在墓葬軸線上縱列三室的唐代磚室墓。
李博乂夫婦合葬墓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為長斜坡墓道五天井五過洞,墓室為前中后三磚室,規(guī)模較大,出土了陶俑、陶泡釘、瓷燈盞和石墓志蓋等文物。
據(jù)李博乂妃王氏墓志蓋記載,李博乂死于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是按照從一品的官職和爵位埋葬的。以往所知初唐、盛唐時期三品以上受到皇帝殊寵的官員,多采用長斜坡墓道雙室弧方形磚室墓,李博乂墓采用了長斜坡墓道三室弧方形磚室墓,形制顯然在殊寵官員之上。
文獻記載,李博乂生前任高官,爵位為隴西郡王,生活奢靡,不學無術,為唐高祖所鄙視,賜其絹二百匹,讓其購買經(jīng)書學習。
為何這個曾被唐高祖所鄙視之人,死后被謚為“恭”,并采用了高于殊寵官員的墓葬形制?專家表示,李博乂在被唐高祖訓斥之后改過向賢,并在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受到恩寵。李博乂墓采用三室結構,并不存在僭越行為,反而是對其褒揚的結果,屬于殊恩。
李博乂充當了由親小人、不學無術向賢者轉變的正面教材,成為聞過則改的典型人物。死后予以殊恩,既是對李博乂的褒揚,也對宗室成員和當時的官員有教化意義。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